6月1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介绍,治理原则旨在更好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原则突出了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强调了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条原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强人工智能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成立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起草治理原则是委员会今年的重点工作。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张旭介绍,治理原则经过网上建议征集、专家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等环节,凝聚了广泛共识。
“有些准则、原则的提出主要是以本国、本组织的视角为核心,此次我国发布的治理原则特别强调国际协作,共护人工智能的未来,强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对世界做出的倡议和承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说。
曾毅认为,人工智能以往的发展是主要以技术驱动的,人工智能的研发者、使用者和受用者、管理者对于社会潜在的影响考虑往往不足,未来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将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真正贯彻到人工智能模型、产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人工智能走到哪儿,治理原则就应该跟到哪儿。”上海大学教授李仁涵建议,应进一步打破部门之间的隔离墙,深刻领会治理原则重要性,切实履行遵守原则。
“此外,治理原则特别提出关注未来长远人工智能发展,开展持续性的预测研究,是对长远人工智能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前瞻性部署和治理。这个设想恰恰是负责任的体现,能确保人工智能长远发展真正对人类、社会、生态有益。”曾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