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正值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举办首日,镁客网“M-TECH2019硬科技产业创新峰会”之“智能+制造业新未来——M-TECH2019智能制造创新产业论坛”也完美落下帷幕,该论坛由镁客网主办,创新奇智联合主办,艺赛旗战略合作,合力投资、SIPAI、蒲公英孵化器协办,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支持。
峰会现场全程聚焦“智能+”,在镁客网联合创始人兼COO萨向东的主持下,来自创新奇智、艺赛旗、云从科技、浪潮集团等企业的代表各抒己见,与数百位观众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
图|镁客网联合创始人兼COO萨向东
技术为基,应用为王
作为继“人工智能”之后又一个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智能相关新词汇,“智能+”从被提及初始就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产业内,什么是智能+,如何智能+,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根据政府的指导,“智能+制造业”的任务在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智能+”领域,当下获得更多关注的便是智能制造产业。
以工业视觉为例,比之传统工业模式,这一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自动检验、工件加工和装配自动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视等多个工业制造领域。创新奇智公司CT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首席架构师张发恩在题为《人工智能与工业视觉》的演讲中表示,自动检验是工业视觉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具体应用包含完备性检验、形状尺寸检验、表面检验、内部探伤检验等,该项技术的落地,将为实现生产自动化、提升检验和生产效率带来可能。
图|创新奇智公司CT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首席架构师张发恩
在演讲的最后,张发恩总结称“AI时代,技术为基,应用为王”。无疑,“技术”和“场景”的协同发展和融合,是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商业化落地的必要条件。
制造业企业如何选择智造场景?如何选择更具先进性和可实施性的智能技术?如何使技术与场景融合落地,真正实现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在“智能+”发展初期,传统制造业企业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毫无头绪。
创新奇智华东区总经理宋云在圆桌“‘智能+’驱使下,制造业的变与不变”上着重强调了“智能+”落地过程中客户数据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共同挖掘生产环境与智能技术结合点,从而实现智变的经验。创新奇智作为一家聚焦于制造、零售、金融的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在技术与场景的融合落地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亦将成为奇智进一步推进“智能+”的稳固基石,赋能助力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升商业效率和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
图|从左至右:顺融资本合伙人张亮(主持人),创新奇智华东区总经理宋云,高仙机器人市场总经理叶霞,库柏特科技华东区负责人、合肥公司总经理占俊
智能+制造,本质是降本增效
理性的讲,“智能+”是一个新概念,但也不是一个新概念。
“智能+”第一次以一个“独立词汇”的形式出现,是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一个文字概念而言,“智能+”是一个新创词,但是,从产业角度出发,“智能+”依然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概念。近年来,包括工业、医疗、教育等产业领域,无一不高喊“智能化”口号,寻求智能化升级。
为什么都追求智能化?艺赛旗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胡立军在主题演讲《此“机器人”非彼“机器人”——RPA虚拟机器人》中给出了答案。
他明确表示,“智能+”制造的本质即是降本和增效,“近10年内,国内人口红利呈现断崖式下跌,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必然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这时候,技术则成为人们的“帮手”。只不过,人与技术各有优劣,因此企业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人与技术之间找到一个最佳方案,并在管理层面实现一个可持续性的延续。
图|艺赛旗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胡立军
那么,“智能+”在降本增效方面的落地效果又如何呢?为了让论证更有说服力,胡立军以艺赛旗业务为例,称通过RPA机器人自主登录增值税查验平台,轮询查询增值税发票,自动判断发票真伪,可帮助减少原先需要的大量人力以及时间,极大的提高了业务部门的办事效率。
“根据用户的反馈,通过RPA机器人,公司可节约85%的人力成本、提高70%工作效率、获得300%的投资回报、实现0错误率。”
“智能+”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人机协作是未来
库柏特科技华东区负责人、合肥公司总经理占俊在圆桌“‘智能+’与制造业的碰撞”中表示,“智能+”更为强调的是服务——如何通过软硬件服务产业,实现降本增效。
图|从左至右: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朱佳(主持人),纽为水岩CEO吕江,塑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博尔金海伦,熙盟科技联合创始人祝佳巍
为了实现降本和增效,诸如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始被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应用模式也从最初的工业机器人变得多样化。不过,随着智能化的推进,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涌现,最初被人们视为帮手的智能技术开始变得具备“威胁性”,“机器人取代人”等言论一直没有平息。
事实真是如此吗?不然。“人工智能更注重交互环节,不管是人与人或者人与物。”熙盟科技联合创始人祝佳巍在圆桌中表示。
理想状态下,人机协作是智能制造的最佳姿势。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在主旨演讲《人机协同智能,产业AI融合》中表示,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不断追求,人工智能也经历了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决策的进化,最终才有了人机协同智能。
图|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温浩
传统制造业需求上升明显,但“数据化”成拦路虎
数据显示,至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2.81万亿元,涵盖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传感器、智能仓储物流、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多个细分产业领域,并在多个场景内逐步实现落地。
“‘智能+’与‘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妙,AI已经不能被单纯的看作为一个行业或技术,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基础学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高仙机器人市场总经理叶霞表示。
可以看到,针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有很多的细分市场可以进入。其中,工业视觉、工业机器人等是较多厂商选择的切入口,而这些细分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今年能够感觉到制造业对于转型升级的需求明显上升,传统企业已经来到了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提升自己竞争力、达到客户需求的时候。其中,有两类企业的需求尤为显著,一类是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或是拥有外资客户的企业,另一类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纽为水岩CEO吕江表示。
然而,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传统工业的现状却难以跟上脚步。这其中,信息化、数据化程度低成为阻碍传统工业实现智能升级的绊脚石。
海康机器人华东区域销售总监史奇峰在主题演讲《见远,行更远——海康威视助力智能制造》中以自身为例,围绕智能制造强调了两点,其中一点为数据融合,即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的数据互通。
图|海康机器人华东区域销售总监史奇峰
针对“数据化”这一点,塑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博尔金海伦指出,在当前的制造业环境中,仍旧有许多企业连数字化都还没有达到,更何谈智能化?可见,智能制造产业虽然有着光明前景,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此外,除了数据化程度,浪潮集团互联网行业部ITO李钢也在主题演讲《产业互联时代下的新浪潮》中指出计算力的重要性,“自2018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计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通过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将带来巨大效率提升。”
图|浪潮集团互联网行业部ITO李钢
也因此,在智能+、智能制造等概念和产业被众人所追捧的当下,创业者们依旧需要保持冷静的思维,并擦亮双眼,而不是脑门子一拍就着急着慌的进入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