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档C位出道的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相信大家早就先睹为快了。网友笑称这部电影被称为北京交通安全“最佳代言”: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最近几日是春节返工高峰期,2月10日,苏州交警已经率先将这几句安全提示安排到了现实道路中。
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互联网与交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的重要领域。根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数量235个,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68.1亿元;至2017年,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数量达到了1087个,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达190.08亿元,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1748.68万。行业千万项目市场发展迅速。
政策推动智能交通建设提速
早在2017年,交通部就发布了《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以此从政策方面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支持。今年6月,交通部制定了《交通运输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对2018年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自交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后,我国各地区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建设,并加快解决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停车难、提车收费程序繁琐且收费贵等问题。当前,在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偏远地区的道路体系日益完善、人们外出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类型也越来越多。
技术推动智能交通加快落地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实现商业化应用,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而交通领域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不仅交通工具的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也被提上了日程,智能交通建设落地进一步加快。
目前,智能交通生态发展日渐成熟,自动驾驶、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移动支付、无感支付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与此同时,智能路灯、智能红绿灯、智能加油站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随着智能交通体系的健全、产业生态的完善,道路拥堵等难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城市大脑”驱动智慧交通
作为城市交通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城市大脑”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人车路的关系,为城市交通治理增添了加速的引擎。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以下三个突破:城市治理模式突破: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城市服务模式突破:更精准地随时随地服务企业和个人,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公共资源更加节约;城市产业发展突破:开放的城市数据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对产业发展发挥催生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大脑”是驱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变量,尤其在人、车、路不断涌现的新变化下:如今在移动出行领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人的出行需求从出行方式向出行全周期转变,出行决策、目的地服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交通工具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路的概念也在立体化。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需求、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智能交通行业将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变化。各大企业需要用新思维、新理念进行创新和探索,把握机遇,创造出更加安全、方便、迅捷、经济的交通出行模式和交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