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正在成为中国智慧城市新样板,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继续炒热,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正在显现。从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庆典上传出消息:2019年,工信部将扎实推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这对于占世界总量一半的中国正在进行的500+智慧城市试点项目而言是个利好,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新一轮提速期。
互联网已经进入后半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投资和创业要跟着流量走。IDC预测,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投资平均增速将超过18%,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都是投资热点。热点意味机遇来临,智慧城市是绝对的风口,但并非谁都能在风口上一帆风顺。“智慧城市”概念落地十多年,又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巨头角逐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近8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因为发展空间巨大,智慧城市已由市场行为逐渐转变为政府推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吸引到众多行业巨头扎堆。
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在于互联互通、智慧服务、便捷高效、利企便民、数据驱动、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PATH”四大巨头入局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和方式各有侧重。P代表中国平安,其目标是做智慧城市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A指代阿里,希望通过商业支付服务,强化其在智慧城市领域中的优势方法;T是腾讯,强调“连接”,期望智慧城市的业务都能让微信成为入口;华为是H,最具硬件优势。而在BAT的带动下和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国企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研发中,加之科沃斯、小米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在智慧城市行业的布局提速,新生态新动力应运而生,探索智慧城市的各种发展可能性。
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还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完全有可能像移动支付、移动商业、移动社交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后发而先至,成为率先拥有世界一流智慧城市的国家。
投资风口
随着国内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以及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7.9万亿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都会是投资热点。
一方面,数据智能是智慧城市的首要诉求,云计算、大数据、量子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建设也倒逼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运营机制,会产生大量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并增加其价值。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经济将在经济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旅游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将加速发展。从BAT的快速发展中便可见一斑,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生活方式。
还有哪些“难啃的骨头”?
即将进入试商用的5G是新动能已经成为共识,5G+AI更将有效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建设强调运营而非简单的硬件铺设,以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阿里已重点从城市大脑、新零售、信用城市、物流生态、数据化治理的公共服务、金融科技等六大维度助力城市升级。阿里认为,“城市大脑”会像电网、地铁一样,成为数字时代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则基于“一云二网三平台”,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首选合作伙伴,聚焦ICT基础设施,通过开放能力聚合合作伙伴,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当然,真正的智慧城市还是需要回归百姓,让这个城市更“有温度”。为城市安全、交通秩序、看病就诊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量身定制满意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人们期待的真正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