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球物联网峰会”盛大召开。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了《物联网白皮书(2018)》。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增长,远高于消费物联网的2.5倍增长(如下图)。
以石化行业的产业物联普及为例,油田单井数量多、分布广、产量波动频繁、管理难度大大部分油田井口参数无法远程监控。以某油田18个井区实际运维为例,作业区成立4个巡井班,每班10人管理油田单井。成产油井一天两班(白班、夜班)、每班巡检2次,长关油井、边缘井每班每周二巡检1次。主要记录井口油压、套压、井口温度、节流前后压力和温度,以掌握油井生产动态及设施完整性,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如此大的人力消耗依旧不能保证大多数油井的实时远程监控及操作,且员工巡检劳动强度大。此外,一旦单井井口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员工无法第一时间及时掌握现场状况并解决突发问题,且处理问题时间较长,员工劳动效率底下,为油井正常生产埋下隐患。
相比于油井物联监控,物联需求更为迫切的是工业气体行业,气、液态工业灌装物体的实时液位、压力监控,以及与在线调度系统相结合的智能一体化工业用气系统方案。气体市场利润相对单薄,且根据当前用气市场规律,气体灌装设备大小不一,成本也相差巨大,如何有效进行远程监控和网络化智能调度,在仅增加少许成本的前提下,优化配气监管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是气体生产与配送技术发展的行业瓶颈。
另一维度,应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全面升温的市场态势,“数字孪生城市”正在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点,通过交通、能源、安防、环保等个系统海量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可实时全面的表述真实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真实城市的虚拟镜像,支持监测、预测和假设分析等各类应用,实现智能管理和调控。以市政管理中的智慧消防为例,自2017年智慧消防政策出台,公安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和物联网远程防护系统,并开始制定新的消防设备规范。2015年我国消防报警设备市场规模为230亿元,到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30%。其中消防栓量级巨大,且日常维护和监控成本占比显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防栓监控系统存在设施老旧化严重、日常监控人工低效、且基数大致使新方案不易100%普及等一系列行业问题,亟须物联系统加速渗透,自动化、智能化双管齐下。
相比于全国性智慧消防的行业痛点,城市供暖的热效率转换和热网监控则是北方城市,秋冬供暖季节的区域化、集中化问题体现。如何做到换热站点的合理化供热分布控制,就需要对每个换热站点的实时物理数据进行监控,且需要考虑如此大的工程投入以及运维费用。
== 低成本是赢得红海血拼的利刃==
物联网经历了十余年的技术、市场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的发展,无论是在石化等工业现场监控还是在工厂网络化先进物联管理,还是在智慧城市政务建设的细分行业内,都有领域内的物联方案佼佼者、系统设备供应优胜方,更有专注于PAAS、SAAS服务层级的平台玩家,不仅如此,BAT巨头们也陆续进军云端大数据处理市场,打造消费物联和产业物联一体化的新生态综合体。从有线到无线,广域网、局域网齐头发展,技术形态也日益明显和成熟。当下,如何在如雨后春笋般增加的物联企业中脱颖而出,是众多方案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平台服务商的关键命题。
== 行业应用需求导向技术研发新动力 ==
1. 现场站点需监控,但走线困难?
2. 工厂设备需监控,但设备不固定,需经常更换、移动,无法有线监控?
3. 系统站点基数大,对监控成本敏感?
4. 工业、市政现场无供电条件,无法实现传统监控设备正常工作?
精准的需求对接是产品能否成功市场化的关键所在。而在产业物联这个价值经济体系中,如何在客户/市场承受的成本前提下,实现物联需求,即是制胜唯一法宝。
从设备物联,工厂自动化升级的维度,以某轮胎厂成品出厂气密性检测流程为例,以往惯用的检测方法是从同批次出厂成品中抽样进行检测,以3000只出厂轮胎为例,抽样300只做气密性检测。需要给每个轮胎配备压力、温度、大气压力等监测设备,最原始的方法是人工巡,固定周期人工记录每一只轮胎压力、温度值,最后形成出厂批量检测报告。如此,人力成本,人为操作准确和精确度问题,以及无法避免的人为失误概率,导致整体检测效率低下,准确度受影响。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日益流行的检测和记录方法是将压力表的数据直接传输到PC端,后台进行精准便捷的计算机处理,进而实现检测效果。但数量相对庞大的压力表使得厂区仪表走线问题凸显,现有很多厂区的压力表布线问题严重,极大影响厂区5S工作实现。此外,实时传输的轮胎压力数据库内容繁多,不易于后期统计、分析以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