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智慧停车产业旺盛,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网、物联网、5G等技术共同支持了这种发展。德国的一家市场信息提供商IoT Analytics在12月发布的一份智慧停车报告中指出,智慧停车行业相关的市场支出预计将以1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持续进行增长,在2023年超过38亿美元。
在我国,对于智慧停车产业来说,2018是整合分散资源、提供更加专业化服务的一年。亿欧总结出几个整合方向,供业界参考。智慧停车行业呈现三个整合趋势,分别是数据整合、技术整合与平台整合。
从数据上看,数据成为停车行业的盈利增长点;从技术上看,人脸识别技术使智慧停车与安防场景有所连接;从平台上看,城市级的停车平台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此外,BAT对智慧停车这一出行领域的改造已经发生,智慧停车运营商在2019年会给出更多回应。
数据整合——盈利增长点
数据的联通成为停车产业,甚至是整个城市智能交通产业的重头戏,因为交通核心数据模型其实是要靠数据来驱动整个交通治理的。对于大量停车场车库的数据、路侧停车场地的数据,甚至是马路上的动态数据,要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才能爆发出更大力量。
爱泊车联合创始人刘武战在亿欧于深圳举办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上发表主题为《AIpark,助力大湾区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演讲时,对数据联通帮助产业进步十分有感触,他表示:“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每天新上的汽车牌照800多个。随着车辆不停的增长,对城市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停车难,停车乱和管理上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能互联互通。”
爱泊车联合创始人刘武战:AIpark,助力大湾区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
数据协同能力仍然是智能交通发展的短板。在2018年12月17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上,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表示,深圳市这几年花很大的力气做市政交通的投入,出于智慧化和数据的考虑,用知识图谱,采集包括人、车、路,包括人的社会属性的关联关系,形成背后大的数据支持这部分还要继续努力。
张晓春:城市人口和交通大变化背景下,数据驱动城市交通治理
打通大量停车场场所的数据孤岛这件事,除了智慧停车运营商在做,城市数据运营中心也在做。比如阿里云旗下的城市大脑。8月24日,2018年云栖大会·重庆峰会上,阿里云宣布与重庆市达成合作,双方将借助ET城市大脑,统计汇聚全市实时全量的停车资源信息,进行区域泊位信息监控和预测,并结合动态交通数据,为政府进行区域泊位规划优化提供辅助支撑,从静态交通层面提升城市交通畅通度。
数据是核心资源,对拥有停车资源的企业来说,盘活停车场车库数据,未来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广告投放、为汽车后市场提供导流服务等,进而从这些服务中获得盈利才是目的。
智慧交通百佳丨ETCP朱凯:巨头入局,今年智慧停车成“正规军”竞争
技术整合——与安防场景的结合
咪表、视频桩、终端POS机、出入口闸机、车牌识别技术、地磁技术、RFID电子车牌、移动支付等技术都参与到智慧停车行业中来。过去,对车辆的管理集中在车牌识别上。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除了车牌,抓拍摄像机还能识别车型、汽车颜色等其他信息,完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套牌车带来的治理难题。
除此以外,智慧停车在完成交通治理的“本职任务”外,还逐渐与安防系统挂钩,通过抓拍摄像机对人脸面部识别,确认驾驶人身份信息。一方面提高了车辆识别效率,另一方面把数据库向公安系统数据库开放,通过云端对比确认,帮助解决潜在的城市安全问题。爱泊车联合创始人刘武战在公开演讲中举例,爱泊车的Alpark One系统,可以实现车辆100%识别管理、全方位支付方式、远程运维管理。曾经发生这样一起案件:一台作案车辆驶入停车场。车上的四个人把奔驰的轮胎给偷走了,人脸识别抓拍能够能够帮助警方寻找线索,快速破案。
平台整合:城市级项目增加, 移动支付巨头挑战APP
从线下来看,在智慧停车爆发早期,几十种智慧停车APP占领C端用户的手机端,造成使用不便。2018年,行业在清洗,分散的资源在整合,智慧停车运营商开始攻破城市壁垒,接下城市级别的项目。
亿欧采访智慧停车运营商科拓股份总经理孙龙喜时,孙预计:“未来两三年,智慧停车行业会进行一股兼并潮,大浪淘沙之后,也许只会剩下三四个停车企业。届时,城市级的停车平台会有更清晰的发展方向,车主们手机里也不必下载十几个APP。“
智慧交通百佳丨孙龙喜:腾讯缘何投科拓,微信后台停车交易笔数第一名
在城市级平台建设方面,深圳作为国家城市停车场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已先于其他城市迈出了脚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推动10万个以上泊位建设,并将率先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
别小看停车!深圳为停车难斥资超200亿,建首个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
C端用户手机里的APP的数量在减少,但留存下来的APP同样面临通道“入口危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大运营商,作为深入人们生活的工具,拓宽了停车企业的运营入口。
以微信小程序为例,部分企业不太信任小程序,宁愿推广APP也不愿意推广小程序。认为在APP里的用户是属于企业,而使用小程序的用户则是属于微信。腾讯科技微信团队专家金碧莹在“中国城市智慧停车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上发表《移动互联时代的智慧停车》主题演讲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企业会觉得使用了小程序的用户不是他们的用户,但公众号的粉丝就是他们的用户呢?”
她给出答案:“现在公众号粉丝的变现能力非常强,每个人都知道公众号多少粉丝,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变现、包括广告或内容营销。但在小程序里这些东西都是模糊的,所以惧怕小程序的用户没有办法变现。”
但金碧莹认为,线上服务可以让整体的服务价值成指数倍的提升。微信可以带着小程序或更多的技能去介入服务和用户之间最后形成的服务闭环,比如在停车的时候,使用无感停车服务。可以刻画用户画像,与商业合作产生增值服务,比如结算时可以和商场的商户合作,领取优惠券领取引导到商场消费,然后回来交停车费,结束流程,这是线下的盈利模式。此外,微信有社交价值、基于海量数据的精准营销价值。
支付宝在智慧停车上发力迅猛。2017年6月,支付宝与上海虹桥机场合作,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库在虹桥机场率先落地 。车主只要事先绑定支付宝账号与车牌号,就能享受自动抬杆放杆、车费免密支付的极佳停车体验。蚂蚁金服支付宝出行事业群行业总监齐欢如此定位支付宝在智慧停车行业的角色:“我们不解决停车难,我们帮助企业解决停车难。”
智慧停车,没有B端的痛点,就没有C端的爽点
人们不需要下载APP,只需要在移动支付平台上就可以完成缴纳停车费,无感通行。BAT对智慧停车这一出行领域的改造已经发生,智慧停车企业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智慧停车运营商在2019年,应该会给出更多的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