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显示器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而且价格更便宜。
CRT分类
1.根据调控方式不同可分为:模拟调节、数字调节和OSD调节
模拟调节是在显示器外部设置一排调节按钮,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等一些技术参数。由于模拟器件较多,故障的几率较大,而且可调节的内容极少,所以已销声匿迹。
数字调节是在显示器内部加入专用微处理器,操作更精确,能够记忆显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
OSD调节严格说算是数控方式的一种,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直观地反映到屏幕上。
2.按显像管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球面显像管、柱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
球面管的缺陷非常明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边角失真现象严重,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图像会发生倾斜,而且容易引起光线的反射,会降低对比度,对人眼的刺激较大。
柱面显像管采用栅式荫罩板,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任何弯曲,在水平方向上略有弧度。常见的柱面管可分为单枪三束和三枪三束管。
纯平显像管是CRT彩显的发展方向,纯平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实现了真正的平面,失真、反光都被减到了最低限,使观看时的聚焦范围增大。
工作原理
CRT显示器是靠电子束激发屏幕内表面的荧光粉来显示图像的,由于荧光粉被点亮后很快会熄灭,所以电子枪必须循环地不断激发这些点。
首先,在荧光屏上涂满了按一定方式紧密排列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点或荧光粉条,称为荧光粉单元,相邻的红、绿、蓝荧光粉单元各一个为一组,学名称之为像素。每个像素中都拥有红、绿、蓝(R、G、B)三基色。
CRT显示器用电子束来进行控制和表现三原色原理。电子枪工作原理是由灯丝加热阴极,阴极发射电子,然后在加速极电场的作用下,经聚焦极聚成很细的电子束,在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的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去轰击荧光粉层。这些电子束轰击的目标就是荧光屏上的三基色。为此,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们分别受电脑显卡R、 G、 B三个基色视频信号电压的控制,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受到高速电子束的激发,这些荧光粉单元分别发出强弱不同的红、绿、蓝三种光。根据空间混色法(将三个基色光同时照射同一表面相邻很近的三个点上进行混色的方法)产生丰富的色彩,这种方法利用人们眼睛在超过一定距离后分辨力不高的特性,产生与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不同色彩的像素,而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组成一张漂亮的画面,而不断变换的画面就成为可动的图像。通常实现扫描的方式很多,如直线式扫描,圆形扫描,螺旋扫描等等。其中,直线式扫描又可分为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事实上,在CRT显示系统中两种都有采用。逐行扫描是电子束在屏幕上一行紧接一行从左到右的扫描方式,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方式。而隔行扫描中,一张图像的扫描不是在一个场周期中完成的,而是由两个场周期完成的。无论是逐行扫描还是隔行扫描,为了完成对整个屏幕的扫描,扫描线并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稍微倾斜的。为此电子束既要作水平方向的运动,又要作垂直方向的运动。前者形成一行的扫描,称为行扫描,后者形成一幅画面的扫描,称为场扫描。
然而在扫描的过程中,要保证三支电子束准确击中每一个像素,就要借助于荫罩(Shadow mask),它的位置大概在荧光屏后面(从荧光屏正面看)约10mm处,厚度约为0.15mm的薄金属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细槽,它们和同一组的荧光粉单元即像素相对应。三支电子束经过小孔或细槽后只能击中同一像素中的对应荧光粉单元,因此能够保证彩色的纯正和正确的会聚。
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可以协助完成非常高速的扫描动作,它可以使显像管内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地轰击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都发光,而且只要这个周期足够短,也就是说对某个像素而言电子束的轰击频率足够高,就会呈现一幅完整的图像。
成像分析
CRT显示器的视频带宽可以看做每秒钟所扫描的像素点数的总和,一般采用MHz(兆赫兹)为单位。屏幕分辨率越高,需要扫描的点数就越多,对电子枪扫描频率的要求就更高,视频带宽也因此需要提高。一般来说,CRT显示器工作频率范围在电路设计时就已经固定了,主要取决于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由于高频电路的设计相对困难,因此成本也较高,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于CRT显示器而言,高频处理能力越好,视频带宽所能达到的频率越高,图像稳定性也越好。CRT显示器对视频带宽的要求,除了分辨率外,还和它的场频有密切的关系。场频是指CRT显示器屏幕每秒钟刷新的次数,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当场频过低时,人眼会感觉到屏幕有明显的闪烁,图像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眼睛疲劳。CRT显示器屏幕的场频要达到75Hz以上人眼才不易出现闪烁感,但长时间注视必然会让眼睛感到很累。
视频带宽不仅对显示器寿命和故障率有影响,还对显示器品质有重要影响。如果显示器实际带宽不足以支持用户设定的分辨率和场频,则会使显示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显示器对带宽的要求可以用分辨率与场频来计算:带宽要求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但在实际情况中,显像管电子束的扫描为了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的衰减,保证图像的清晰,其水平扫描的像素数和行扫描频率均要比理论值高一些。所以,在计算带宽的时候还应该除以一个“有效扫描系数”,一般取值为0.6~0.7。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分辨率为1024×768、垂直刷新频率85Hz的屏幕设置,所需要的视频带宽约为106MHz。也就是说,能够满足这种显示要求的CRT显示器的视频带宽至少在106MHz以上。高端CRT显示器最高的视频带宽已达到200MHz以上,如美格17英寸CRT显示器中的796FDⅡ和796FDX5的视频带宽都达到了203MHz。
作为反映CRT显示器扫描能力的综合性指标,视频带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CRT显示器的整体性能。简单的判断可以保证显示器不至于超负荷工作,影响其使用和寿命。
发展历程
CRT 的发展史
首次应用于示波器中(CRT)是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Kari Ferdinand Braun)发明的,1897年被用于一台示波器中首次与世人见面。但CRT得到广泛应用则是在电视机出现以后。
技术参数
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主要由电子枪、Electron gun 、Deflection coils 、Shadow mask、 Phosphor。其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将光束射出,穿过荫罩上的小孔,打在一个内层玻璃涂满了无数三原色的荧光粉层上,电子束会使得这些荧光粉发光,最终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画面了。而CRT尺寸就是显像管实际尺寸,也是通常所说的显示器尺寸,其单位为英寸(1英寸=25.4毫米)。
荫罩(Shadow mask):是显像管的造色机构,是安装在荧光屏内侧的上面刻有40多万个孔的薄钢板。荫罩孔的作用在于保证三个电子共同穿过同一个荫罩孔,准确地激发荧光粉,使之发出红、绿、蓝三色光,而荫罩可分为孔状荫罩和条栅状荫罩两种类型。
像素(Pixel):是使用CRT技术的显示器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由一个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荧光点组成。
点距(Dot-Pitch):主要是对使用孔状荫罩来说的,是荧光屏上两个同样颜色荧光点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就是一个红色荧光点与相邻红色荧光点之间的对角距离,它通常以毫米(mm)表示,见图荫罩上的点距越小,影像看起来也就越精细,其边和线也就越平顺。的15/17英寸显示器的点距必须低于0.28,否则显示图像会模糊。条栅状荫罩显示器(使用在SONY的特丽珑或其它特殊显像管上)则是使用线间距或是光栅间距,来计算其中荧光条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于点距和间距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因此不能拿来比较,如果真的要比较点距和光栅间距,那么光栅间距或水平点距会比点距稍微大一些。举例来说一个0.25mm的光栅间距大约等于0.27mm的点距
场频(Vertical Scan Frequency):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也就是屏幕的刷新频率。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表示,它可以理解为每秒钟重画屏幕的次数,以85Hz刷新率为例,它表示显示器的内容每秒钟刷新85次。行频和场频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决定分辨率的高低。另外它与图像内容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即便屏幕上显示的是静止图像,电子枪也照常更新。垂直扫描频率越高,您所感受到的闪烁情况也就越不明显,因此眼睛也就越不容易疲劳。新标准规定,显示器必须场频达到85Hz时的最大分辨率,才是真正的最大分辨率
行频(Horizontal Scan Frequency):指电子枪每秒在荧光屏上扫描过的水平线数量,等于“行数×场频”。显而易见,行频是一个综合分辨率和场频的参数,它越大就意味者显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稳定性越好。还是以800×600的分辨率、85Hz的场频为例,显示器的行频至少应为“600×85=51kHz”。(注意行频的单位是kHz)
视频带宽(Band Width):视频带宽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象素数,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性能,但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视频带宽只是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四周清晰,电子枪的扫描能力需要大于分辨率尺寸,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垂直方向要大8%,就是所谓的“过扫描系数”,所以实际视频带宽的计算公式为“水平分辨率×125%×垂直分辨率×108%”,即“行帧×135%”。如要显示800×600的画面,并达到85Hz的刷新频率,则实际带宽为“800×600×85×135%=55.1MHz”(带宽单位为MHz)。
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密度,您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每一条水平线上面的点的数目乘上水平线的数目。以分辨率为640×480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线上包含有640个像素或者点,且共有480条线,也就是说扫描列数为640列,行数为480行。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所能呈现的图像也就精细。分辨率不仅与显示尺寸有关,还要受显像管点距、视频带宽等因素的影响。其标准的刷新频率应该是75Hz或是更高,知道分辨率、点距和最大显示宽度就能得出像素值。原理是彩色显像管利用红、绿、蓝荧光点按不同比例合成出各种色彩。比如17″CRT一行中最多只能容纳1421组三原色,只能满足1280个像素点的需要,因此这17″彩显的理想分辨率是1024×768,勉强显示1280×1024,不可能显示1600×1200。标准显像管的计算方法如下:最大显示宽度÷水平点距=像素数,比如标准17″CRT的最大显示宽度是320mm,标称点距是0.28mm,那么首先按0.28×0.866=0.243的公式计算出水平点距,然后再按320÷0.243=1316的公式得出像素数。
最大可视区域:是屏幕上可以显示画面的最大范围,为屏幕的对角线长度。由于显像管都是安装在塑胶外壳内,且由于屏幕的四个边都有黑框无法显示,因此可视区域尺寸都会比显像管尺寸稍微小一点。一般一台14英寸显示器的实际显示尺寸大约只有12英寸左右。
安全认证:TCO92称之为“环境标志”,是由瑞典TCO组织于1991年制定的一个标准,增加了对交流电场(ATF)的限制,致力于降低电磁辐射、节省电力、防火和防电。TCO95涉及的是完整的个人电脑,如显示器、系统单元和键盘,以及人体工学、辐射(除电磁场外,还包括一系列标准和功能:噪音和发热)用电及环境保护(制造材料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最新的综合性环保及人体工学设计规范,基于TCO 92\ISO\MPR-II;人体工学(ISO 9241)和安全性(IEC 950)标准;电源控制标准(NUTEK);低电磁辐射\低磁场辐射标准。TCO99是目前最新的标准,对显示器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让用户感到最大程度的舒适,同时尽可能保护环境。它所涵盖的测试项目包括电磁波外泄、人体工学、生态学、能源效能,能够阻绝有害电磁波,保障人体安全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在环保方面要求涉及到限制重金属、溴化和氯化阻燃剂、氟里昂及氯化溶剂的存在和使用。能源要求包括电脑或显示器在不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分一步或几步将能源消耗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重新激活电脑的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即插即用:对显示器而言,它连接电脑后可以让使用者直接更改显示器的刷新率和分辨率,或无需重新启动电脑来选择所需显示器(须配合显示器)。
控制方式:显示器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两种。模拟控制一般是通过旋钮来进行各种设置,控制功能单一,故障率较高,而且模拟控制不具备储存功能,每次改变显示模式(分辨率、颜色数等)后,都要重新进行设置。数字控制大都采用按钮或飞梭式设计,操作简单方便,故障率也较低。另外,数控方式可以储存各种显示模式下的屏幕参数,在切换显示模式时无需重新进行设置。而根据操作界面的不同,数控又可分为普通数字调节和OSD(On Screen Display屏幕菜单显示)两种,其中OSD可以直接在屏幕中显示功能选项和调节状态,因此操作更为直观,调节精度也更高。OSD方式已为越来越多显示器所采用,控制项目多分为三种:基本控制、几何形状控制、以及色温控制。基本控制可以让你调整:亮度、对比、水平宽度,还有垂直高度、垂直居中等;几何形状控制则包括了地磁倾斜、桶形失真调整等,可以使不同解析度和率下的影像达到最佳状态。另外它们还可以用来消除磁场所造成的影响,而彩色控制可以让使用者根据室内光线的情况以及显示器摆放的位置,来调整彩色画面到最佳状态。
接口方式:所有的显示器都提供了一个15针“D”型接口,用来连接显示卡,传送图像数字信号。随着USB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屏幕显示器也提供两~五个USB接口,或者提供专用模块以便使无USB接口的显示器升级,但它不能传输数字信号。显示器的USB接口只是充当了USB HUB的作用,可多连接两三个USB设备,如USB鼠标、USB MODEM等。带有USB接口的显示器可用软件直接调节,较以前更方便、更直观。 .
故障维修
出现黑屏故障的排除
1. 检查主机电源是否工作;电源风扇是否转动。用手移到主机机箱背部的开关电源的出风口,感觉有风吹出则电源正常,无风则是电源故障:主机电源开关开启瞬间键盘的三个指示灯(NumLock、CapsLock、ScrollLock)是否闪亮一下。是,则电源正常;主机面板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是否亮。亮,则电源正常。因为电源不正常或主板不加电,显示器没有收到数据信号,显然不会显示。
2.检查显示器是否加电;显示器的电源开关是否已经开启。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是否亮。显示器的亮度电位器是否关到最小。显示器的高压电路是否正常。用手移动到显示器屏幕是否有"咝咝"声音、手背汗毛是否竖立。
3.检查显示卡与显示器信号线接触是否良好。
可以拔下插头检查一下,D形插口中是否有弯曲、断针、有大量污垢,这是许多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连接D形插口时,由于用力不均匀,或忘记拧紧插口固定螺丝,使插口接触不良,或因安装方法不当用力过大使D形插口内断针或弯曲,以致接触不良等。
4.打开机箱检查显示卡是否安装正确;与主板插槽是否接触良好。
显示卡或插槽是否因使用时间太长而积尘太多,以至造成接触不良;显示卡上的芯片是否有烧焦、开裂的痕迹;因显示卡导致黑屏时,计算机开机自检时会有一短四长的"嘀嘀"声提示。
安装显示卡时,要用手握住显示卡上半部分,均匀用力插入槽中,使显示卡的固定螺丝口与主机箱的螺丝口吻合,未插入时不要强行固定,以免造成显卡扭曲。如果确认安装正确,可以取下显示卡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插脚或者换一个插槽安装。如果还不行,换一块好的显卡试一下。
5.检查其他的板卡(包括声卡、解压卡、视频捕捉卡)与主板的插槽接触是否良好。
注意检查硬盘的数据线、电源线接法是否正确?更换其他板卡的插槽,清洁插脚。这一点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一般认为,计算机黑屏是显示器部分出问题,与其他设备无关。实际上,因声卡等设备的安装不正确,导致系统初始化难以完成,特别是硬盘的数据线、电源线插错,也容易造成无显示的故障。
6.检查内存条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内存条的质量是否过硬。
把内存条重新插拔一次,或者更换新的内存条。如果内存条出现问题,计算机在启动时,会有连续四声的"嘀嘀"声。
AST(VGA)彩色CRT显示器显示垂直幅度正常,但水平幅度缩小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显示的内容完整,表明场扫描电路、视频放大电路、 高压电路都基本工作正常,可能损坏的电路是行扫描电路、电源电路。检查维修方法如下:
1.关机断电,静态测量行扫描电路主要元器件有无硬损坏。实测Q502、 Q503、Q505以及外围电路的阻容元器件,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2.通电测量行扫描电路主要元器件各极电压。当测量行振荡集成电路芯片TDA1180P第1脚电压时,发现由12V上升为18V。TDA1180P第1脚电压是由开关电源提供的,因此,应检查电源电路的工作情况(参见图1)。
3.检查电源的12V输出电压为18V左右。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机的12V稳压电路是由U801(UA7812)担负的,由于U801没有彻底损坏,所以静态测量损坏不明显,换一新品,开机试验故障现象解除。
AST(VGA)彩色CRT显示器无光栅显示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无光栅、无显示,表明显示器没有工作。可能损坏的部位或是电源电路或是主要负载电路。由于负载电路较复杂,一般应先检查电源电路。检查维修方法如下:
1.检查保险丝F801,完好。
2.拔下消磁线圈插头,合上电源开关,测量电源线两端阻值很大,说明可以加电进行检查。
3.检查整流滤波电路。测量整流桥堆PR801输出两端电压约为308V,说明整流电路无故障。
4.检查电源振荡电路。实测开关管Q801基极电压为0.5V左右,说明电路没有振荡,可能振荡电路有故障(参见图2)。
5.静态测量振荡电路的主要元器件。在线测试未发现明显异常。断开C808测量该电容器时,用R*10K档测试表针纹丝不动,可能C808失效,换一同参数的新品,加电开机试验,显示器恢复正常。
AST(VGA)彩色CRT显示器开机很短时间后,显示内容左右扭曲,上下晃动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开机时显示的内容正常,说明机器各部分工作正常。过一会儿发生显示内容左右扭曲、上下晃动,说明电路有不稳定的元器件。这种元器件只能在低温条件下正常工作,当其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就不能正常工作,维修时常称之为“活”故障。
遇到“活”故障,可采用人为“降温”的方法找到故障器件。具体办法有两个:
1.取一个吹头发用的“电吹风”,将其功能选到冷风档,对着可疑的元器件吹冷风,当吹到某一个元器件时故障解除,表示该元器件损坏,应更换。
2.用一棉球沾上无水酒精擦拭可疑元器件表面,让酒精加速元器件散热,如果擦试某一元器件表面时故障现象解除,说明该元器件损坏,应予更换。
但是机内元器件有几百个,要做到每个元器件都采用“降温”法来处理既不现实又不安全,因此,在采用“降温”法之前,最好先确定一下故障范围和可能损坏的元器件,然后再谨慎实施“降温法”。本例故障现象说明扫描电路或电源电路有不稳定的元器件。用“降温”法对行振荡集成电路TDA1180P、场振荡集成电路TDA1670A、电源整流桥堆PR801等元器件进行“降温”处理,当对整流桥堆PR801实施“降温”时,故障现象有瞬间解除,说明PR801有软损坏。取下PR801,换上一个同型号的新品,显示器恢复正常。参见图3。
AST(VGA)彩色CRT显示器光栅成比例地缩小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光栅成比例地缩小,即光栅的上下左右均有规律地缩小,这可能是行扫描与场扫描电路存在问题。但是,行扫描与场扫描电路同时出问题是很少见的。仔细观察故障现象,发现行扫描与场扫描电路工作过程没有问题,只是扫描的电压不足,导致光栅成比例地缩小,最大的可能是电源供电不正常。检查维修方法如下:
1.检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测量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300V,证明电源的整流滤波电路没有问题。
2.检查直流电压输出电路。测量电容器C204的正极,电压为5V,正常;测量电容器C802的正极,电压为18V,正常;测量V801的输出极,电压为12V,正常;测量电容器C816的正极,电压为60V,比正常值低30V(正常值90V)。这点电压异常,说明这条支路有故障,可能损坏的元器件有:C816、L805、C817、D805以及开关变压器在该支路绕组。
将上述元器件逐个焊下测量,发现电容器C817无充放电过程,D805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大,其它元器件均完好。更换一只新的电容器C817和整流二极管D805,重新焊好电路各元器件,加电开机试验,显示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