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包括动员基础理论、部门动员理论、武装力量动员理论。战争动员是介于武装力量尤其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运用之间的一个战略问题,其作用在于揭示战争动员的规律,研究战争动员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指导战争动员实施;阐明战争动员的内容及其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和平时期的各项动员准备工作;预测战争动员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战争动员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对象
战争动员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动员活动。战争动员学的研究内容则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战争动员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武装力量动员的理论原则、发展规律,实施的基本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军队、后备役和相应的武器技术装备与物资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国家发布动员令,召集
现役军人归队、征召后备役,扩编或补充现役部队,改编和扩充其他武装组织。并视战争发展情况,持续进行战争动员,以保证军队扩编和补充的需要。
(二)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的原则,发展规律及其实际运用的基本方式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相应的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由平时转入战时体制,纳入战时轨道,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战争的需要,及时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重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安排军需与民用;改变和调整工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实施工业转产,扩大军工产品的生产;根据战争的可能发展,适时做好重要工厂和战略物资的搬迁与疏散工作,调整并加强科学研究机构及科研工作,加速研制新式的武器技术装备;充分调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和农业,财贸、文教等各种行业的力量,支援战争,保障战争的急需。(三)研究战争动员体制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国家、军队及各级政府机构的战争动员组织体制,尤其要注意适应现代战争突然性的特点,建立健全快速动员体制,形成一个转动灵活的有机网络体系,并明确各种机构的职能,做到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责,能随机应变,应付裕如。
形成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有阶级的奴隶制社会以后,战争规模、作战地区及持续时间,物资损耗都还比较有限,但仍然需要做征集粮草、扩充兵员和补充作战武器等工作。作为战争动员实践,已经随着战争的出现而初步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战争与军队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战争的消耗也日益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战争动员的发展。 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新的动力的发明与应用,机械工业的产生,促使武器技装备的更新和发展,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以及弹药的消耗,都进一步增大。尤其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战争规模空前增大,由少数国家间的战争,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联盟战争,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战争。战争动员就是在战争破坏增大,消耗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