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清末/北洋大学堂时期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
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至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
中华民国/国立北洋大学时期
专办工科时期
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抗战时期
国立西北工学院(又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即天津大学)与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即东北大学)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城固县古路坝。
理工结合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
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天津大学设土木、水利、采矿、纺织、冶金、机械、电机、化工、地质、数学、物理共11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此后,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还有:
抽调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抽调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为主体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
抽调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抽调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抽调采矿系采煤组至中国矿业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抽调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至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抽调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至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现为河北联合大学;
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现为天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为天津科技大学;
抽调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为北京邮电大学。
1955年天津大学重新招收研究生。
1958年又从天津大学抽调力量重新组建河北工学院(即河北工业大学)。
1959年,天津大学被定为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6年,文革爆发。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天津大学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科研秩序,并于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78年2月,天津大学第一批恢复了文革前直属教育部领导的重点高校地位。
1979年,天津大学提出了把学校办成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调整系科设置,兴办理科专业和理工结合的新专业,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
1981年10月,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实施学位制并授权天津大学为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198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天津大学从1997年始推行学院制改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将原有的办学系和所组建为11个学院。同时,从1985年起学校即开始试行有计划、有指导的学分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综合。
2000年,天津大学入选“985工程”建设高校。
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天津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1年-2013年,学校有3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1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术期刊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类别
姓名
简介
姓名
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
著名化工蒸馏专家
周恒
著名流体力学专家
彭一刚
著名建筑学家
张春霆
著名生物物理学家
姚建铨
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
著名水利工程学家
王静康
著名化工工业结晶专家
沈家祥
著名制药工程专家
叶声华
著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
陈予恕
著名一般力学专家
余贻鑫
著名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
钟登华
著名水利工程学家
邹竞
著名感光材料专家
苏万华
著名内燃机专家
双聘院士(部分)
谢世楞
工程院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专家
邬贺铨
工程院通信工程专家
时铭显
工程院化学工程与设备专家
刘昌孝
工程院药代动力学专家
吴祖泽
科学院实验血液学专家
韩其为
工程院水利工程专家
王浩
工程院水利工程专家
侯立先
工程院环境工程专家
院系设置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应用化学
工业设计
学科建设
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未列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已覆盖的21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排名
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共23个学科参评,14个学科(约60%)进入全国前10,较上一轮增加2个。8个学科(约35%)进入全国前5,较上一轮增加1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再次蝉联全国第1,实现三连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上轮第8升至全国第2;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建筑学等3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4;水利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2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5。
学科名称
第三轮排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环境科学与工程
8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力学
9
仪器科学与技术
3
生物医学工程
12
光学工程
3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
建筑学
3
软件工程
16
船舶与海洋工程
4
工商管理
17
水利工程
5
电子科学与技术
17
风景园林学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1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
机械工程
18
城乡规划学
6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
电气工程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6
土木工程
8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陈冠益
教学成果
2001年-2009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
项目名称
等级
年度
1
一等奖
2009
2
一等奖
2009
3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一等奖
2005
4
独立办学、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等奖
2005
5
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一等奖
2005
6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7
面向21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8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9
二等奖
2009
10
二等奖
2009
11
二等奖
2009
12
二等奖
2009
13
二等奖
2009
14
二等奖
2009
15
二等奖
2009
16
二等奖
2009
17
面向21世纪两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材)
二等奖
2005
18
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05
19
电路网络课程的建设
二等奖
2005
20
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建构与管理
二等奖
2005
21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二等奖
2005
22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二等奖
2005
23
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等奖
2005
24
国际工程市场学(教材)
二等奖
2001
25
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等奖
2001
26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仪器仪表类人才
二等奖
2001
27
全面提高综合质量争创更大社会效益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改革
二等奖
2001
28
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系列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二等奖
2001
29
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等奖
2001
合作交流
校园环境
设施资源
主要景观
天大·海棠季
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获批成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津大学建筑群包括主楼(九楼),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学楼,土建馆、内燃机大楼、图书馆(北馆)、体育馆、第三学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学生宿舍区、六村教职工宿舍等,内部历经多次装修,保存完好,至今仍为办公、教学、居住之用。这些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楼为中国传统歇山式大坡顶,飞鸽形的鸱吻和琉缸砖清水墙面,建筑造型雄伟气派、技艺精湛。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时期
姓名
职务
任期
姓名
职务
任期
北洋大学堂
1895.10-1912.1
盛宣怀
督办
1895.10-1896.10
丁家立
校长
1895.10-1896.10
李岷琛
督办
1896.10-1903
唐绍仪
督办
1903-1904
梁敦彦
督办
1904-1907
梁如浩
督办
1907-1908
蔡绍基
督办
1908-1910
钱明训
督办
1910-1911
王修植
总办
1897-1902
蔡绍基
总办
1902.8-1903.6
钱嵘
总办
1903.6-1903.8
沈桐
总办
1904.9-1905.1
丁惟鲁
监督
1905.2-1906.1
徐德源
监督
1911.12-1912.1
蔡儒楷
监督
1906.1-1911.12
北洋大学校时期
1912.1-1913.2
徐德源
校长
1912.1-1913.3
1913-1928.7
蔡儒楷
校长
1913.2-1914.3
赵天麟
校长
1914.3-1920.1
冯熙运
校长
1920.1-1924.8
刘仙洲
校长
1924.9-1928.7
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茅以升
校长
1928.7-1929.6
国立北洋工学院
1929.7-1938.7
茅以升
院长
1929-1930.6
蔡远泽
院长
1930.7-1932
李书田
院长
1932-1938.7
西北工学院
李书田
筹委会主任
1938.7-1939.2
赖琏
院长
1939.2-1943.10
潘承孝
院长
1943.10-1946.5
泰顺北洋工学院
1942.12-1946.5
陈荩民
院长
1942.12-1946.5
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1944-1946.5
李书田
院长
1944-1946.5
国立北洋大学时期
1946.5-1951.9
茅以升
校长
1946.5-1948.8
张含英
校长
1948.8-1949.4
刘锡瑛
校长
1949.4-1951.9
天津大学时期
刘锡瑛
校长
1951.9-1952
吴德
校长
1952-1957
张国藩
校长
1957-1966
臧伯平
校长
1977-1978
李曙森
校长
1978-1982
史绍熙
校长
1982-1986
吴咏诗
校长
1986-1993
李光泉
校长
1993-1997
单平
校长
1997-2006
龚克
校长
2006-2011
李家俊
校长
2011-2016.9
文化传统
校训
天津大学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
到:
形上形下,聚精会神。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猥长其曹,改制伊始。一得之愚,实事求是。
忆当髫稚,蛾术于斯。归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学相承,渊源接续。从事此间,厥情最笃。
别来数稔,时复念兹。达材成德,与有荣施。
云霞蒸蔚,盛会欣逢。洋洋学海,万派朝宗。
这一段祝词是赵天麟办学思想的回顾和总结,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抱负。
校庆
天津大学以每年公历10月2日为校庆日。
校色
天津大学校色为“北洋蓝”(C100,M80,Y0,K30),代表理性、沉稳、效率、科技。
校徽
校歌
歌词为: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
不从纸上呈空谈, 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
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
百廿邮票
校区地址
卫津路校区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北洋园校区
邮编:300350
滨海工业研究院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嘉陵江道48号 邮编:300460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
简介
姓名
简介
吴 德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天津大学原校长
茅以升
桥梁专家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张太雷
革命先驱,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
王宠惠
法学家 曾任民国国务总理
唐绍仪
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
徐 谟
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首位中国大法官
王正廷
外交家 曾任民国国务代总理
陈立夫
民国“四大家族”代表之一
钟世铭
北洋政府盐务总署署长
钱永铭
民国交通银行董事长
曾养甫
民国交通部部长
王世杰
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叶秀峰
曾任国民党中统局长
孙越崎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民革名誉主席
李荣融
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
聂璧初
原天津市市长
储 波
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王云坤
原吉林省委书记
蒋心雄
原核工业部部长
陈冀平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张元龙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宝树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原社保部副部长
散襄军
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质枫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陈全训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会长
王治平
天津市副市长
任学锋
天津市副市长
高勇
河北省高级法院院长
贺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刘卓慧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
武四海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楮 平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胡振鹏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居昌
交通部原副部长
李振东
建设部原副部长
庄公惠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邹广严
四川省原副省长
张涛
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曹秀荣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
程贻举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张修学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何国模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
王德惠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朱培康
民革中央原副主席
吴敦夫
新疆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江国镇
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张士儒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秦朝镇
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
徐达本
煤炭工业部原副部长
杨 辉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
齐璧亭
河北省省政协副主席
姚建铨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
袁心湖
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
程明升
水电部原副部长
恒玉珊
物资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兼秘书长
郝执斋
水电部原副部长
周传典
冶金部原副部长
李天相
石油部原副部长
林子亮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王之泰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
张海国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
杨新成
天津市原常务副市长
张顺臻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方晓宇
海南省原常务副省长
程士范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
徐赤文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谭振雄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马龙翔
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
韩纯德
纺织部原副部长
李永安
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
安朝俊
北京市人大原副主任
张含英
水利部原副部长
付志方
河北省政协主席
景春华
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聂辰席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田向利
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
宋璇涛
贵州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亚力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海麟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侯磊
河北省检察院原检察长
纪正昆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原主任
李勇库
审计署总经济师
王 波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蒋旭光
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科研界
姓名
简介
姓名
简介
黄汲清
地质学家
马寅初
中科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秦汾
数学家,原东南大学校长
吴自良
中科院院士、冶金专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
姚建铨
中科院院士 激光与非线性专家
姚树人
“两弹一星”功臣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赵天麟
著名法学家
刘仙洲
中科院院士 机械学家
李恒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材料、材料科学家
侯德榜
中科院学部委员、化工专家
张含英
水利学家
张国藩
物理学家
李署森
教育家
崔 恺
师昌绪
两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顾佩华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
靳树梁
中科院院士、冶金专家,原东北工学院院长
周志宏
中科院院士、材料专家 上海交大原名誉校长
魏寿昆
中科院院士、冶金专家
陈俊勇
中科院院士 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
王之玺
中科院院士、钢铁冶金专家
张 维
中科院院士、力学专家
叶培大
中科院院士、原北京邮电学院院长
高景德
中科院院士傅家、原清华大学校长
史绍熙
中科院院士、中国首席内燃机专家、原天津大学校长
张沛霖
中科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
彭一刚
中科院院士建筑专家
高镇同
中科院院士 结构疲劳专家
母国光
屠海令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原院长
谢礼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
梁维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
陈克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纸浆造纸工程专家
陈国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
张寿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钢铁冶金专家
余建章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地质学家
傅恒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北工大原校长
王崇愚
中科院院士 金属缺陷与电子结构专家
梅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纺织工程科技专家
汤腾汉
药物化学家 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
吴承明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经济学家
何振亚
电子信息学家 中国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
揭曾佑
农田水利学家 中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李建勋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张子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刘 颖
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原副院长
刘光文
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奠基人
刘肇祎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合并武汉大学)原院长
李海文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合并重庆大学)原院长
周 楫
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原副院长
张文奇
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大)原院长
张剑霄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院长
何 振
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华泽澎
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
吕方润
河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刘光栋
湖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原副校长
徐仲榆
湖南大学原副校长
李儒新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党委书记
郑 刚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汪仁树
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原校长
李忠献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院长
杨贤金
张广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李国强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胡敏强
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岳森
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宏伟
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原校长
李 军
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戎 贤
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梁英华
河北联合大学副校长
付志峰
北京化工大学原副校长
魏克新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
滕建辅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
张 桦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
张 维
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
阮双琛
深圳大学副校长
范晓伟
中原工学院副院长
张顺颐
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
杨绍普
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
成旦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
夏长亮
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
张 瑾
青岛工学院副院长
葛宝臻
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
企业界
姓名
简介
姓名
简介
马兴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王寿君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杨长利
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李 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
刘大山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曹广晶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
陈有安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 银河证券董事长
马挺贵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总经理
帅军庆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乌若思
中国华能集团原副总经理
秦焕明
中国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姚发海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副总经理
胡哲一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谭旭光
潍柴动力集团董事长
余津勃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海英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显棣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兆銮
中国一汽原厂长
袁国林
三峡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
陈毅松
德意志银行原副总裁
毛庭安
泰国U航空中国部总裁
战嘉瑾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杰波
南方航空副总经理
周宇祥
中国医药集团副总经理
李云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副总裁
谭 强
信诚人寿总经理
余维佳
西南证券总裁
张兆祥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佟保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吴 峻
华润医药集团副总裁
邝业梅
国家开发银行原总经济师
周竹平
宝钢集团副总经理
袁晴棠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工程师
高明祥
东风汽车公司原党委常务副书记
王敬群
中化国际副总经理
林鸥
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经理
王 勇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总经理
周学仲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公司总裁
李友成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公司副总裁
王 涛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公司副总裁
李志刚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公司总工程师
军界
姓名
简介
姓 名
简介
杨恒
中将、 二炮原副司令
周锡祯
少将 空军工程学院原院长
曹孟朴
少将 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原院长
曾泉生
副兵团职,海军指挥学院原顾问
姚树人
少将 海军工程学院原院长
吕海寰
少将 通讯工程学院原院长
吴哲
少将 总参通信部原局长
戴敬升
少将 65集团军原副军长
赵生亚
少将 解放军防化专家
王耀华
少将 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
杜云生
少将 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部长
张玉忠
少将 北京军区联勤部副政委
李决龙
少将 海军某海防工程中心主任、海防工程专家
李明泉
少将 总装备部通用装备保障部部长
其他
姓名
简介
姓名
简介
徐志摩
著名诗人
荣智健
实业家
古宣辉
爱国侨领、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
郑汉钧
香港工程师学会原会长
李兴刚
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
赵小钧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主设计师
程树榛
著名作家
赵秀玲
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
冯骥才
著名作家
顾雏军
科龙集团原董事长
薛仙舟
“中国合作运动导师”
陈之藩
散文家
张凤洪
通俗文学作家
向 梅
著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