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癌症甚至死亡。
物化性质
【熔点(℃)】-95.3
【沸点(℃)】68
【闪点(℃)】-23
【引燃温度(℃)】: 244
【密度(D.)】:0.692 g/mL at 20 ℃
【爆炸下限%(V/V)】1.2%
【爆炸上限%(V/V)】7.4%
【性状】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
用途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正己烷短期暴露的有害作用及症状:吸入或暴露超过500mg/kg可引起头痛。急性腹泻、脸发烧、手指和脚趾麻木与虚弱。暴露超过1300mg/kg还可引起恶心、鼻炎及咽喉炎。暴露超过1500mg/kg除可引起上述症状外,还引起视力模糊、食欲减退和降低体重。如果停止暴露则大多数症状在几个月内消失。液体正己烷吸到肺部可引起肺炎。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业用品中正己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触、痛、温觉减退,肌 力下降或肢体瘫痪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治愈,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毒理研究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特别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故有人认为应考虑将其列为高毒类化合物。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H2O)。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60mg/m3(一次值)
群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调查
对象与方法
基本情况
6 家企业 6 起群体性中毒事件的 62 例患者,其中男性 11 例,女性 51 例;年龄 16 ~ 37 岁, 平均(22 ± 4.3)岁。
行业分布
手机贴膜生产 31 例、纳米光学镜片 生产 5 例,触摸屏生产 6 例,五金行业 6 例、电子行业 8 例、印刷行业 6 例。从事清洗工种 49 人,品检包装 13 人。
职业危害分布
接触溶剂包括白电油、洗板 水、天那水、胶水和油墨。接触工龄 66 ~ 720 d,平均 (268 ± 134)d。患者均每天工作时间 10 h 以上,每周工 作时间 6 d 以上,工作中均未戴胶皮手套等有效个人 防护措施。
方法
对企业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卫生知识 教育、中毒警示标识设置、车间通风状况、工作场所正 己烷空气浓度、员工发病状况、临床表现、职业病诊断 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 2010 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数据处理。
结果
职业卫生情况
车间无风扇等通风设备 2 家,有通风设备但因天 冷未使用 4 家。发病时间集中在当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 之间,发病前均有因天冷关闭门窗、密闭车间停止使用 空调和更换使用新溶剂的情况,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有机组化分析使用溶剂含有正己烷,现场空气短时间 接触浓度在 160.1 ~ 543.1 mg/m3 之间。企业均未提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资料,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均未进行过正己烷中毒防护知识教育,工作岗位无化 学溶剂中毒警示标志。
职业病诊断
所有患者均由 3 名以上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师 根据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 2002)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 轻度中毒 14 例,中度中毒 36 例,重度中毒 12 例。
临床资料
单纯下肢痛触觉减退 37 例,四肢痛觉减退 25 例; 膝腱反射减弱 10 例,膝腱反射消失 39 例;跟腱反射减 弱 10 例,跟腱反射消失 43 例;单纯下肢肌力减退 16 例,四肢肌力减退 46 例;1 度肌力 4 例,2 度肌力 5 例, 3 度肌力 16 例,4 度肌力 22 例,4 ~ 5 度之间肌力 15例;62 例肌电图检查均检出异常,其中单纯运动神经 损伤 12 例,感觉运动混合性损伤 50 例。辅助检查:血 尿粪三大常规、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肝肾功能、 心电图、肝脾 B 超检查均正常。31 例患者进行了尿 2,5-己二酮检查,其中 21 例检出异常。所有患者均服 用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 B12 以营养周围神经,采取扩 血管、中药活血化瘀以改善四肢循环,并采用物理、针 灸和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住院病程(303 ± 178.2)d,治愈好转率 100%。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含有正己烷的溶 剂和清洗剂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生产、光学、电子等新 兴行业及钟表、五金、制鞋、印刷等传统行业,职业性慢 性正己烷中毒已成为深圳市主要的职业病之一[2] 。本文 结果表明,因南方冬季气候湿冷,密闭车间通常关闭门 窗,停止使用空调,导致通风不良,使得正己烷浓度增 高,这是此类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企业 应加强车间在冬季的有效通风,同时通过提供取暖设 施来保持车间温度。另外,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缺 失,防控措施设置和管理不到位,更换新的溶剂时没有 严把质量关,再加上缺乏职业健康知识教育,个人防护 不足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不强等原因,都促成了中毒事 件的发生。正己烷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直接接触吸 收,工作时不戴手套也是造成慢性中毒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慢性正己烷中毒在国内多有报道,一般认为, 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表现为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后 出现的周围神经病,特点是病情具备隐匿性和缓慢进 展,但本组患者无论工龄长短,均集中在一定时间段 发病,提示为亚急性中毒。曾有报道鞋厂刷胶工人接触 含高浓度正己烷的鞋胶 2 ~ 3 周内出现亚急性正己烷中 毒表现[6] 。研究表明,正己烷在体内的代谢产物 2,5-己二 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能使神经纤维能量代谢发生障 碍,导致轴索变性、脱髓鞘等,出现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变。
中毒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症状和体征
1 027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 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其中 626 例( 占 61. 0% ) 患者属 感觉 - 运动障碍型,256 例( 占 24. 9% ) 患者单纯以运 动障碍为主,145 例( 占 14. 1% ) 患者单纯以感觉障碍 为主。起病前可有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和体质 量下降等临床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先有感 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关节疼痛或下肢沉重感,并 出现感觉障碍如四肢远端痛觉、触觉、温觉、音叉振动 觉减弱或消失。感觉障碍部位轻者限于四肢末端; 重 者上肢可达肘关节,下肢可达膝关节处; 部分严重者 关节位置觉和图形觉均减弱或消失。801 例( 检出率 为 78. 0% ) 患者出现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 异常出现最早及最明显,其次为膝反射; 部分累及上 肢反射,可见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重者累及肱二 头肌和肱三头肌反射。667 例( 检出率为 64. 9% ) 患 者出现肌力呈 0 ~ 4 级不同程度的减退,下肢重于上 肢,远端重于近端。134 例( 检出率为 13. 0% ) 患者出 现步态异常,轻者呈跨阈步态,重者出现垂腕、垂足,甚至瘫痪,无法站立、持筷,生活无法自理。200 例( 检 出率为 19. 5% ) 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以鱼际肌和掌骨 间肌肉萎缩多见,或伴小腿及前臂肌群萎,严重者出 现垂足及爪状手,少数患者甚至有股四头肌、肱二头 肌和肱三头肌肌肉萎缩。患者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如手掌和足底湿冷、手足心出汗多、怕冷、心悸 和头痛等症状。超标组患者入院时四肢痛触 觉减弱或消失、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四肢肌力减退 检出率均 高 于 对 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肝损害 722 例( 占 70. 3% ) 患者早期有食欲 不振和恶心等症状。所有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示: 89 例( 占 8. 7% ) 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正常参考 值为 7. 0 ~ 40. 0 U /L) 升高,最高者达 68. 5 U /L[3]; 83 例( 占 8. 1% ) 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正常参考值 为 13. 0 ~ 35. 0 U /L) 升 高,最 高 者 达 75. 0 U /L[4]。 轻、中、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9. 6% ( 40 /418) 、14. 5% ( 35 /241) 和 8. 9% ( 14 /158) ,提示 肝功能异常与中毒程度不成正比。16 例( 占 1. 6% ) 患者腹部 B 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有肝实质回声稍 粗或增粗。
心脏损害 46 例( 占4. 5% ) 患者出现心悸。所 有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 心电图有改变者 123 例 ( 占 12. 0% ) ,多为窦性心动过速,部分为过缓或 不齐、ST-T 或 T 波改变、电轴右偏、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博或室性早 博。47 例( 占 4. 6% ) 患者心肌酶升高,多为乳酸脱氢酶 和肌酸激酶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参考值的 3 倍。32 例( 占 3. 1% ) 患者出现低血钾( 正常参考值为 3. 5 ~ 5. 5 mmol /L) ,血 钾 000 水 平 多 为 3. 0 ~ 3. 4 mmol /L。 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现象随病情的恢复而消失。
眼睛损害 25 例( 占 2. 4% ) 患者述视物模 糊,其余未见有眼部不适的报道。358 例( 占 34. 9% ) 患者行眼科检查,眼底改变者 28 例( 占 7. 8% ) , 周边视野缩小者 7 例( 占 2. 0% ) ,辨色力改变者 3 例 ( 占 0. 8% ) ,视力下降者 2 例( 占 0. 6% ) ,屈光不正者 2 例( 占 0. 6% ) 。有报道 2 例患者眼底检查 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中心凹反光弥散,双 侧视乳头颞侧色稍淡。中毒患者视神经乳头颜色变 淡,可能为视神经萎缩的前期改变,但尚未观察到视 神经萎缩的患者。有报道 4 例患者行视觉 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显示: 双侧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 延长,波型较小,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正己烷可 能具有辨色力下降、视野缩小,以及眼底、视力和视神 经病变等眼毒性。
实验室检查
神经 - 肌电图检查
所有患者神经 - 肌电图 检查结果均异常,主要检查拇短展肌、胫前肌、第一骨 间肌、趾短伸肌、腓肠肌和小指展肌等,均呈神经源性 损害。肌电图检查结果示: 放松时见纤颤电位和正锐 电位; 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平均波幅 增高,多相电位百分数增多; 最大用力时运动单位数 量减少,呈单纯相、混合相或干扰相等; 部分重度患者 肌肉用力收缩无任何运动单位电位。神经传导速度 (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 异常率均高于肌电图 异常率。NCV 异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减慢甚至消 失,MCV 和 SCV 异 常 率 为 30. 0% ~ 100. 0% ,以 50. 0% ~ 90. 0% 居多。NCV 异常以 MCV 减慢显著,同时伴远端潜伏期( Distal latency,DAL) 减慢和 感觉电位波幅下降,其中 MCV 减慢以正中神经和腓 总神经多见,其次为胫后神经和尺神经; SCV 减慢以 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较。超标组和对照组患者 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 MCV、DAL 和 SCV 异 常的发生 率 分 别 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尿 2,5-己二酮水平检测
156 例( 占 15. 2% ) 患者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尿 2,5-己二酮水平,其中 有 79 例患者尿液中检出 2,5-己二酮,总体检出率为 50. 6% 。对照组、超标组患者尿 2,5-己二酮的检出率 分别为 73. 5% ( 61 /83) 和 24. 7% ( 18 /73) ,超标组患 者尿 2,5-己二酮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 37. 06,P < 0. 01) 。79 例检出尿 2,5-己二 酮的患者中,对照组、超标组患者尿 2,5-己二酮水平 M( P0 ~ P100 ) 分别为 3. 1 ( 0. 9 ~ 9. 5) 和 11. 1 ( 2. 6 ~ 26. 3) mg /L,超标组患者的尿 2,5-己二酮水平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33. 77,P < 0. 01) 。
脑电图
121 例( 占 11. 8% ) 患者行脑电图检 查,64 例( 检出率为 52. 9% ) 患者检查结果异常,其中 46 例( 检出率为 38. 0% ) 患者为轻度异常,18 例( 检出 率为 14. 9% ) 患者为中度异常,未见有重度异常报道。 脑电图异常表现为 θ 波明显增多,以两额区、颞区及 中央区明显。中度异常者有时在弥漫性高幅 θ 波基 础上伴少量低幅至中幅2 ~ 3 Hz δ 波各导联散在,有时 在持续性或连续性出现中至高幅 θ 波基础上偏向一 侧。脑电图异常提示正己烷慢性毒性可对大脑皮 质造成损害,导致皮层神经元的功能受抑制。
治疗和转归
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即给予 B 族维生素( 维生素 B1、B12 ) 、能量合剂、活血化瘀及通 络补肾的中药、针灸理疗、营养支持和四肢运动功能 锻炼等。其中,52 例( 占 5. 1% ) 患者曾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疗效不显著,1 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其余患者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报道。645 例( 占 62. 8% ) 患者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mNGF) 营养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均未见有不 良反应报道。较多研究结果显示,采用 mNGF 治疗慢 性正己烷中毒,其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转归
所有患者经过上述治疗,73 例( 占 7. 1% ) 患者无临床治疗后转归的随访资料; 有 798 例 ( 占 77. 7% )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基本康复,康复时间 为 1. 0 ~ 30. 0 个月,治愈率为 83. 6% ( 798 /954) ; 156 例( 占 15. 2% ) 患者未治愈,主要遗留神经系统后遗 症,以运动功能后遗症为主,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其中 48 例( 占 4. 7% ) 患者遗留有胫前肌、鱼际肌和骨 间肌等肌肉萎缩和 MCV 减慢。
讨论
潜伏期及发病情况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潜伏 期以 2. 0 ~ 10. 0 个月多见。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 患者潜伏期长于超标组( P < 0. 05) ,提示潜伏期的长 短与正己烷的接触水平成反比,这与报道一致。正己烷中毒起病隐匿,具有群体性发病的特 点。潜伏期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 头晕、头痛和失眠,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部分患者可 逐渐出现以四肢远端为重的感觉异常、感觉障碍和运 动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
本调查结果显示,超标组患者 入院时四肢痛触觉减弱、肌腱反射减弱和四肢肌力减 退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5) ,提示接触高水平 的正己烷对患者的损害更明显。由于慢性正己烷中 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四肢远端为重的感觉异常、感 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故上述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 要参考指标。综合目前的有关文献报道,建议在修订 GBZ 84—2002 时,调整中毒诊断分组中有关临床表现 的内容如下: 轻度中毒为出现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下 肢沉重感,可伴有手足发凉多汗、食欲减退、体质量减 轻、头昏和头痛等,并有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 痛觉、触觉或音叉振动觉障碍及跟腱反射减弱或下肢 肌力4 级; 中度中毒为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跟腱 反射消失或下肢肌力 3 级; 重度中毒为在中度中毒的 基础上,具有下肢肌力 2 级或以下或四肢远端肌肉明 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而由于部分患者脱离毒物 接触后 3. 0 ~ 4. 0 个月病情仍可继续加重,多数患者下 肢症状比上肢严重,上肢恢复时间短于下肢,近端肢 体恢复时间短于远端肢体,故在诊断过程中 应注意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分级处理。除周围神经损 害外,患者可伴有肝、肾、心脏及眼损害。肝损害常表 现为转氨酶增高,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酶升高和 窦性心律失常,眼损害则以眼底改变为主。但上述损 害程度较轻,经治疗后常在 1 个月内恢复正常。
神经 - 肌电图检查
实验动物病理检查结果显 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靶器官为周围神经。临床表 现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神经 - 肌电图显示神经 源性损害。调查结果显示,超标组和对照组患者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 MCV、DAL 和 SCV 异 常的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提示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的损害程度与其接触 水平无相关性。神经 - 肌电图检查是慢性正己烷中 毒致周围神经病的最重要诊断手段,与病情严重程度 相平行,在病情早期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甚至 其异常表现可早于临床症状。有报道的 28 例患者中,经临床表现确诊或疑似诊断为周围神经 病者仅有 16 例( 占 57. 1% ) ,但经神经 - 肌电图检查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周围神经病。提示单纯以临床表 现作为诊断依据尚不可靠,神经 - 肌电图检查可以作 为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的金指标。神经 - 肌电图检 查结果提示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脱髓鞘和轴突 损伤共存,但以哪种损害为主,在临床上的报道不尽 相同。多数文献报道病变以神经脱髓鞘为主( 即以 NCV 异常为主,尤其以 MCV 减慢最为明显) , 轴索病变相对较轻( 波幅降低轻微),一般而言, 感觉神经出现异常后运动神经才出现异常,感觉神经 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运动神经功能。相对 于 NCV 减慢,中毒早期神经 - 肌电图改变显示神经源性 损害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因此,NCV 检查可作为 正己烷中 毒 性 周 围 神 经 病 的 诊 断 指 标 之 一。GBZ 84—2002 中以神经 - 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并有较多的“自发性失神经电位”诊断为中度中毒。 这种说法以偏盖全,自发性失神经电位的多少不是正 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 - 肌电图的主要表现。 因此,建议对该标准修订时的分级诊断,有关神经 - 肌 电图的描述可再进一步细化,可结合 NCV 的减慢程度 如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等对病情进行较客观的评 价。神经 - 肌电图改变在患者脱离接触后约 3. 0 ~ 4. 0 个月内仍可持续加重,这与临床症状相符。 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已消失,但 MCV 和 SCV 仍有异常表现; 少数重度中毒患 者在中毒 2. 0 年后仍有 MCV 或 SCV 减慢等异常表 现。国外有文献报道,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超过 10. 0 年,其神经 - 肌电图改变仍未完全恢复。提示神 经 - 肌电图改变可滞后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尿 2,5-己二酮水平
正己烷是一种工业毒物, 进入体内后于肝脏中代谢,形成己醇和己酮类物质, 其代谢产物 2,5-己二酮具有神经毒性,是引起中毒性 周围神经炎的原因。有报道的 85 例患者 中,治疗前尿 2,5-己二酮检出率为 38. 8% ( 33 /85) ,其 中轻、重度中毒者检出率分别为 38. 5% ( 20 /52) 和39. 4% ( 13 /33) 。调查结果显示,156 例患者中仅有 79 例患者尿中检测出 2,5-己二酮。提示仍有部分患 者尿中 2,5-己二酮未检出,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脱离工 作岗位时间较长,或者各检测医院对检出限值存在差 异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的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检测 方法,尿 2,5-己二酮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特征性的接 触标志物。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均显示,其与正己烷 的接触水平存在明显的剂量 - 反应关系。调 查结果显示,超标组患者尿 2,5-己二酮水平高于对照 组( P < 0. 01) 。但尿 2,5-己二酮水平不与慢性正己烷 中毒临 床 表 现 相 关,不能成为诊断指标和效应指 标。有研究认为,班后尿检测可较准确反映作 业工人的正己烷接触水平。国内外学者对接触者 和非接触者尿中 2,5-己二酮的检测有 2 种不同的认 识。一种认为接触者尿中可检出 2,5-己二酮,非接触 者尿中难以检出 2,5-己二酮,但一旦接触正己烷即可 检出; 另一种则认为无论有无接触正己烷,作业工 人尿中均可检出 2,5-己二酮,但无接触者检出水平低 于接触者。本院收治的 38 例患者脱离正己烷 接触 2 周至 1 个月后,尿中仍可检出 2,5-己二酮,随访 调查发现,即使脱离正己烷接触时间长达 1. 0 ~ 2. 0 年,尿 中 仍 可 检 出 2,5-己 二 酮,检 出 质 量 浓 度 为 0. 12 ~ 0. 23 mg /L。因此,是否说明接触正己烷后 尿 2,5-己二酮有低值存在,尚需扩大样本量与非接触者作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治疗方法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进入现场。立即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酯达到环保要求。。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手。
手防护: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操作时应带防毒口罩,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若使用含正己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汽逸出,确保车间正己烷空气浓度不超过100毫克/立方米为宜。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尽可能以无毒或微毒溶剂代替正己烷。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处置,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事项
危害性大记事
由于缺乏防护,对其毒性重视不够或缺乏了解,很多地方曾出现正已烷中毒的悲剧。为此,有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并杜绝事故的发生。
2010年,有36家国内环保组织为促进IT产业解决污染问题,与29个IT品牌进行多轮沟通。其中,《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第四期)苹果特刊》,对苹果的供应链职业安全、供应链环境保护、供应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敦促苹果公司公布供应链信息,对2009年苏州联建科技公司和运恒五金公司员工的正己烷中毒做出回应。此前,苹果公司一直采取回避策略。
2011年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做出回应,承认137名中国供应商员工因工作环境致病。
1957年,意大利率先报道了制鞋行业中发生了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病例;1968年,日本学者报道塑料凉鞋生产工人因接触正己烷导致近百人的周围神经损害群体发病;此后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也相继有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尤其是沿海地区生产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鞋、电子元件生产、箱包生产等领域,正己烷慢性中毒作为有机溶剂职业中毒的代表性病种,屡屡制造事端,给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侵害。
上下游产品
上游原料:石油醚下游产品:哒螨灵、聚环氧乙烷、辣椒红色素、高Density聚乙烯钛基氯化镁载体催化剂、催化剂DQ、催化剂N、稳定剂YH-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