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无味或略有气味,无毒或低毒,化学性质稳定。
由于二氯二氟甲烷等CFC类制冷剂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空洞,有些漏洞已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CFC类氟利昂的化学性质。氟利昂的另一个危害是温室效应。
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
氟利昂常温下一般为气体或液体,透明、介电常数低、临界温度高、易液化。
溶解性:氟利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但在高温时,氟利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来防止氟利昂的溶解。
化学性质
不同的氟利昂制冷剂有不同的性质,其可燃性、毒性等与分子中的氯、氟、氢原子个数有关。
毒性:低毒,或无毒。如R12为低毒,可以认为是基本无毒的化合物。氯原子数增加,毒性增加;氟原子数增加,毒性降低。
可燃性:分子中氢原子的减少可燃性降低,化学稳定性增加。
品种分类
CFC(Chlorofluorocarbon,或写作CFCs,氟氯烃)类,组成元素氟F、氯Cl、碳C。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HCFC(Chlorodifuoromethane,或写作HCFCs、HCF,氢氯氟烃)类物质组成元素氢H、氯Cl、氟F、碳C,由于其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注:也有人认为混合制冷剂不是氟利昂,而是多种氟利昂的混合物。)
命名规则
每一种氟利昂制冷剂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名称,形式为:前缀+编号。
对于纯净物,若存在同分异构体,则在编号后面添加附加字母以示区分;对于混合物,若组分相同,但比例不同,也用附加字母区分。
前缀
常用写法以大写字母R做前缀,代表Refrigerant(制冷剂),如R11、R12等。但RXX不能直观表示制冷剂的类别,因此ASHARE标准按照组成元素,采用CFC、HCFC、HFC等标识前缀区分,如CFC-11、HCFC-22、HFC152a等分别代表R11、R22、R152a,说明分别为CFC、HFC、HCFC类物质。
不过,组成标识前缀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R开头的制冷剂编号名称仍然是最基本、最简洁和最重要的写法:
在制冷器具的铭牌上标注制冷剂名称时,应该写成R134a而不是HFC134a;
在文章中涉及到混合物制冷剂名称时,一般写成R401a,或R22/152a/124(53/13/34)而不是HCFC22/HFC152a/HCFC124(53/13/34);
另外,也有使用F作为前缀的,F代表Freon,如R11、R12也可写作F11、F12。
编号
纯净物
Rxx、CFC-xx、HCFC-xx等中的数字编号规则如下:
1、右边的第一位数字是化合物分子式中氟F原子数;
2、右边的第二位数字是化合物分子式中氢H原子数加1;
如CCl3F,有1个C原子、0个H原子、1个F原子,则可写做R11、CFC-11;CHF2CHF2,有2个C原子,2个H原子,4个F原子,则可写做R134、HFC-134。
混合物
共沸混合物:由ASHARE(美国供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编号命名为500系列,按照命名的先后顺序依次为R500、R501、R502……
附加字母
同分异构体
R134(CH2FCF3)与R134a(CHF2CHF2)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中各原子个数相同,如果都写作R134则无法区分。为此,ASHARE为其制定了附加字母(R134a中的“a”即为附加字母)。下面分别介绍最为重要的卤代乙烷和卤代丙烷的附加字母规则。
,△W越小则均匀度越好。对于均匀度最好的卤代乙烷,就用数字代号本身表示;随着均匀度的变差,依次附加字母a、b或c。
,△W越小则均匀度越好。对于均匀度最好的卤代丙烷,附加字母a;随着均匀度的变差,依次附加字母b或c。
混合物
主要用途
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氟利昂制冷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油路系统和融霜系统。氟利昂制冷系统设备选择计算与氨制冷系统在方法上基本一致。制冷压缩机的选择应以用冷单元的制冷机负荷为依据,根据所确定的氟利昂制冷剂种类、制冷工况及压缩机型式进行选择计算。
环境危害
(RODP:relative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相对臭氧破坏系数;RGE:relative greenhouse effect,相对温室效应)
破坏臭氧层
原理
(注:此处仅以二氟二氯甲烷,即CF₂Cl₂为例)
1、氯氟烃分解
CF2Cl2→CF2Cl+Cl
2、自由基链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从总的结果看,氟利昂并未减少,但臭氧却变成了氧气——在反应中氟里昂起到类似于催化剂的作用。
后果
1)使微生物死亡;
2)使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农作物如棉花、豆类、瓜类和一些蔬菜的生长受到伤害;
3)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死亡,导致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相继死亡;
4)使海洋中的鱼苗死亡,渔业减产;
5)使动物和人的眼睛失明;
温室效应
生存周期
(年)
发展历史
发明
发展
禁用
前景
据有关人员调查:至2013年8月1日,中国仍然大量使用氟利昂,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中国氟利昂的使用量仍然会居高不下,保护臭氧层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生产方法
置换法
主要用于生产R-11、R-12、R-22、R-21、R-13、R-113和R-114等。此法有液相法和气相法两种:
①液相法技术较成熟,温度易控制,副产物少,是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所用的卤化锑催化剂(见固体酸催化剂)寿命也较长(约1~2年,每2~3个月需进行一次再生和补充)。根据原料和目的产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反应温度(一般为45~200℃)和压力(最高可达3.5MPa),以促使反应在均相下进行。不同的氯代烃原料可以制得不同的氟化合物,如以四氯化碳为原料,可以生产R-11和R-12;以三氯甲烷为原料,可以生产R-22;以四氯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R-113和R-114。反应生成物一般要经水洗、碱洗、干燥、压缩和蒸馏等后处理,才制得纯品。
②气相法使用装有氟化铝、氟化铬和氟氧化铬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其后处理与液相法相似。
甲烷氟氯化法
以甲烷、氯气和氟化氢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一步合成氟氯甲烷。反应产物中主要含R-11.R-12,沸点较高的氟化物和氯化氢,经汽提塔使部分氟化合物再循环,剩余气体进入氯化氢蒸馏塔,脱除氯化氢后经水洗、中和、干燥和精馏,得到R-11和R-12成品。所用催化剂是金属氟化物或氯化物,载体为活性炭、硫酸铝或碳酸钡。反应温度为370~470℃,接触时间约4~10s。反应收率以甲烷计为96%~99%;以氯计为97%;以氟计为94%。该过程的优点是工艺过程较简单、产品纯度高。
安防措施
使用过程应注意: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避免发生爆炸。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在冷冻设备中,从低温侧进入装置的水分呈水蒸气状态,它和氟利昂蒸气一起被压缩而进入冷凝器,再冷凝成液态水,水以液滴状混于氟利昂液体中,在膨胀阀处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阀门,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水分还能使氟里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
氟利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
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腈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