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定义由宇宙的定义对时刻的取值范围加以t≤r/c的限制,并忽略时间增量后给出宇宙的瞬时状态。
内涵:物质是质量的空间分布。
外延:所有物件,包括精神物件和现实物件。
物件:某一有限质量在某一有限空间内的瞬时分布。
哲学问题
精神领域的各种现象,它是感觉器官与意识的具体反映。物质的形成与湮灭,它是物质运动的必然规律。两者虽有联系,实质是有区别的。 物质世界是无限多样的,在自然界中,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东西,是数不完的,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更是复杂多样。精神世界也是如此,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和思维功能,与客观事物接触,产生喜、怒、哀、乐情绪,产生你、我、他的假相,产生各种意识概念,造出各种善恶行为。
佛学关系
怎样看待佛学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呢?
物质精神
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各有其属性。性遍及一切,永恒不灭。相刹那变异,生灭相续。性以七、八两种心识为主体,性与相的关系是相资相成的。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来说,性是内在的因,相是外在的缘,两者互相联系,不是彼此孤立的。
科学比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植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也离不开阳光和雨露。整个自然界,从巨大的天体,到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能量转化到守恒定律,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内因外缘
因缘相生
相续不断。
在科学中,物质方面则以运动的形式体现出来。世界上的事物,形形色色,都是物质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它是物质运动互相转化的表现。从低级生物,到高级植物、动物,自身内部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没有运动的物质与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也有相对静止,如房屋、树木等,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一种不显着的变动状态,而不是根本不运动,这种相对的静止,叫做“渐变”。
五蕴法
色,及物质。色法有三种:
1.可见可对色,如山河大地,房屋身体,及一切有形色之物,对之即见,此属色尘。
2.可对不可见色,即声、香、味、触,只能感觉,不能目见。
3.不可对不可见色,此属法尘。由色、声、香、味、触的作用,产生思维的功能与印象,这是不可对,看不见的。
二.识法
前五识只能了知现前的东西。第六意识能够和前五识同起作用,分辨好丑是非,故叫五俱意识。意识有时离开前五识单独起思维作用,叫独头意识,此又分散位独头、梦中独头、定中独头三种。现今心理学所讲的,只有前六种识。
根据佛法,还有第七、八两识。第七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的根。意识(思维)有时会间断,末那识是不间断的,它经常执定自我念头。
精神解脱
任何一道众生,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上,如遇机缘成熟,能根据佛经指示的各种修习方法,勤修戒、定、慧,破除贪、瞋、痴就能悟证真如实性,跳出这个生死大圈,证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