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人是指生活在古巴比伦地区的人民,包括阿摩利人、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迦勒底人等多个民族。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资料简介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
语言
苏美尔语使用了一定时间,后消亡。后期主要使用的是闪语。现在的阿拉伯语和犹太语都属于闪语族。
货币
古巴比伦人也就是阿摩利人,远远早于波斯人, 而世界上最早的铸币是由吕底亚人发明的,当时吕底亚人还没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阿摩利巴比伦没有金属货币,他们主要采用的是以物易物的贸易手段,大宗货物一般会用一些金银铜等金属块。
生活地域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历史渊源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新巴比伦王国最后一个国王伯沙撒与马尔杜克神庙的祭司发生冲突,试图另立新神。结果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内的祭司在波斯王居鲁士二世入侵时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让波斯人俘虏了国王,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巴比伦之囚
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于公元前590年进占巴勒斯坦,使得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7年进军巴勒斯坦,包围耶路撒冷,在18个月后,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他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毁城墙、神庙、王宫和民居,并下令将犹大国王齐德启亚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而全城居民则全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而被吓坏了的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则奉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外约旦则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至此,新巴伦王国成为中东霸主,埃及亦放弃了侵略巴勒斯坦的野心。
经济理财
这则古老的智能当中,蕴含着金钱的五大金科定律。
金钱的第一定律:金钱是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储蓄的人
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钱,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
金钱的第二定律:金钱愿意为懂得运用它的人工作
那些愿意打开心胸,听取专业的意见,将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让钱滚钱,利滚利,将会源源不断创造财富。
金钱的第三定律:金钱会留在懂得保护它的的人身边
重视时间报酬的意义,耐心谨慎的维护它的财富,让它持续增值,而不贪图暴利。
金钱的第四定律:金钱会从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边溜走
对于拥有金钱而不善经营的人,一眼望去,四处都有投资获利的机会,事实上却处处隐藏陷阱,由于错误的判断,它们常会损失金钱。
金钱的第五定律:金钱会从那些渴望获得暴利的人身边溜走
金钱的投资报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资获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钱。
缺乏经验或外行,是造成投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律法制度
婚姻制度
美索不达米亚实行的婚姻制度名义上是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丈夫也能纳妾。《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结婚双方必须缔结婚约,无婚约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安排,因此婚约的缔结不是由结婚者本人,而是由双方的父亲来完成的。男女双方都必须交换礼品,当然,男方应先下聘,女方则往往以高于聘礼的物品作为嫁妆。法律规定,如果男方违约另娶则失其聘金;如果女方毁约另嫁,则要加倍退还聘金。
收养制度
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古巴比伦人的收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收养,收养的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对成年男子的“经济收养”更体现了收养赤裸裸的经济目的。作者不揣浅陋从收养的目的、类型和收养关系的解除三个方面对古巴比伦人的收养制度进行了探讨。
收养制度,作为社会亲属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古代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由于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礼教传统不同,收养的目的、类型也就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两河流域出土了众多属于古巴比伦人(Old-Babylonians)的收养契约,通过对这些契约以及《汉穆腊比法典》中有关收养条款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古巴比伦人的收养制度得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古巴比伦人收养问题,最重要的材料便是收养契约。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如果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在一个案例中,一个那迪图(nadītu)女祭司 被一对夫妇收养并被指定为继承人。然而,她的证人却说不知道这件事,那个妻子发誓说收养的契约没有被签订,那个那迪图没有被指定为继承人 。由于没有签订收养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不被法律承认,那个迪图女祭司便得不到继承权。
在古城尼普尔(Nippur)和西帕尔(Sipper)等地挖掘出了大量属于古巴比伦人的收养契约,这为我们他们的收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古巴比伦人各个地区的收养契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这些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收养人和被收养人:A收养了B(或B、C等两人或多人)
2、 收养双方的义务或保障养子的权利条款
3、 对否认收养关系的惩罚
4、 证人、誓言、年名(契约签订的时间)
为了便于理解,试举一例:
通过对收养契约以及其它一些材料的研究,可以发现古巴比伦人的收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出于立嗣需要的收养(如古代中国),其收养的目的要复杂的多。除了立嗣的需要以为,经济利益的需求也是古巴比伦人收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巴比伦人收养的主要目的,一是得到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延续世系。二是进行不动产和动产之间的财产转移。此外,传承自己的手艺 、把姘妇生的儿子立为合法化(立为嫡嗣),给丈夫提供姘妇等等也都是收养的目的。通常的收养原则-没有自己的儿子才能收养,古巴比伦人也不执行。很多情况下,收养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同样还可以收养一个或多个养子。收养人在收养了养子之后仍然可以生养自己的孩子,但养子的长子地位不能被剥夺。
二、收养的类型
根据被收养人的身份和收养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收养分为对婴儿的收养、对成年男子的“经济收养”和对奴隶的收养三个基本的类型。
(一) 对婴儿的收养
古巴比伦人常见的一种收养类型,便是没有孩子的夫妇对别人婴儿进行收养,以延续世系,为去世的养父母举行葬礼和相关的宗教仪式 。通常孩子在刚出世的时候便被收养,如果孩子长大一点时被收养,这时养父母通常要付给孩子的亲生父母一定的财物作为扶养孩子的补偿。孩子被收养以后便离开他的亲生父母到养父母家里去住,不再是原来家庭中的一员,丧失了对亲生父母遗产的继承权。但是,在这种收养关系下,养子在养父母家里的地位得到了保障,即使养父母以后有了自己的亲子,养子仍然具有长子的地位,得到养父母的继承权。如果养子解除收养关系,那么他常常被卖为奴隶,如果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他们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银子或者丧失他们的房屋、土地等财产。试举一例:
此外,丈夫对自己姘妇所生的孩子进行收养,也属于这种收养关系。在一个文献中,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女祭司和一个姘妇,姘妇应该是一个女奴隶,她为他生了5个儿子。父亲收养了其中最大的一个作为他的儿子,这个文献同时也显示了姘妇生的儿子没有合法的身份。
(二) 对成年男子的“经济收养”
古巴比伦人对成年男子的“经济收养”,体现了收养的经济目的。这种收养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世系,而是追求经济利益的互惠,实质是不动产和动产之间财产的转移。古巴比伦时期虽然存在着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买卖行为,但不动产的买卖有着很大的限制,比如兵役田不得买卖、家族地不得卖于本家族之外的人。一些拥有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人,由于对土地经营不善,或者欠债逐渐贫困,他们需要大量的银子、粮食等动产来维持生活,但他们的土地等不动产又不能随意买卖。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富有的商人或手工业者,他们拥有大量的金银、粮食等动产,但他们缺乏土地等不动产,他们希望能买到土地进行投资经营,以获取更大的财富。为了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上述两种人便结成了收养关系,拥有土地的人收养拥有财富的人为养子,养子给他提供金银、粮食、羊毛等生活必需品,而养子得到养父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这种收养方式在古巴比伦早期的尼普尔大量存在。从尼普尔地区挖掘出的一些收养契约体系了这种收养关系,试举一例:
从契约中可以看出,养子帕提亚从被收养时便获得了养父的房屋、土地和果园等不动产,这和一般的收养并不同。一般的收养是当养父去世时,养子可以继承养父的财产。从对否认收养关系的惩罚来看,如果养子帕提亚否认收养关系,对他的惩罚仅仅是1/3米那银子,而养父否认收养关系不但要交出1/3米那银子还有失去他所给予的全部财产,对养父的惩罚远远要比对养子的惩罚严厉,这也暗示了养子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养父,养父收养养子往往是被生活形式所迫。这种收养关系纯粹是一种经济关系,是经济利益促成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收养称为“经济收养”,类似与努西地区的“虚假收养” 。在这种收养关系下,养子不必住养父家里和养父一起生活,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感情。经济利益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纽带。
(三)对奴隶的收养
很多契约显示,普通夫妇和那迪图女祭司收养奴隶作为养子(女) 。作为养子(女)享有的人身自由是有条件,取决于对养父母赡养义务的完成。
主人和奴隶之间,特别是那迪图女祭司和她的奴隶之间,特别的关爱和信任是主人释放他的奴隶并把他收为养子(女)的关键原因。一个收养文献充分表明了这种关系“因为她(女奴隶)像对待母亲似的对待她,她收养了她作为女儿。”
被收养的奴隶必须在养父母年老的时候给予照顾。当养父母去世的时候,被收养的奴隶得到了完全的人身自由,成为自由人,收养人的任何亲人不得向他们提出任何要求,把他们收为奴隶。相对于自由出身的被收养人来说,被收养的奴隶没有权利从他(她)养父母那里继承财产 。
在一个文献中 ,一对年迈的夫妇收养了他们的奴隶,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儿子和作那迪图的女儿。如果被收养的奴隶不认他们的养父母,他就要重新作为奴隶。在另一个文献中 ,一个奴隶被收养,虽然养父已有了一个儿子。被收养的奴隶和他的亲子共同承担养父的债务,完成养父的劳役。当养父去世以后,养子不必在承担任何义务,成为自由人。在一些收养奴隶的契约中,还提及了释放奴隶的仪式,在仪式中奴隶要面向东方。 那迪图女祭司经常收养女奴隶作为自己的养女,被那迪图收为养女的女奴隶享有和自由人一样的地位,她们可以出嫁,甚至可以嫁给她养母的哥哥。那迪图女祭司可以从养女的新郎那里得到一笔嫁妆,这可能也是那迪图女祭司允许她的养女出嫁的一个原因。在一个文献中,养母把她收养的女奴隶嫁了出去,得到了15舍克勒(šiqlu) 银子 。那迪图从她的奴隶出身的养女身上得到的的彩礼和其他父母从他们的自由人身份的女儿得到的彩礼女儿财礼在数量上没有什么差别,一般为5舍科勒银子。
马尔杜克的那迪图女祭司,还经常收养女奴隶送给他丈夫作姘妇,来得到孩子。在一个文献中,阿胡图姆收养了一个属于她姐姐萨那克腊图姆的女奴隶,并把他送给了他的丈夫 。在另一个文献中,一个女奴隶被阿哈苏努收养 。被收养的女奴隶作为丈夫的姘妇,她的地位非常低下,如果她企图和收养人(丈夫的妻子)的地位平等,那么她将被卖掉,但是如果被收养的女奴隶为丈夫生了孩子,那么她不能被卖掉,但被重新降为奴隶。
此外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收养类型。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和禁止生育的宫廷侍女也常常采取收养的方式得到孩子。在这类收养中,对于否认收养关系的养子的惩罚非常严厉,往往要被割断舌头或剜去眼睛。 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收养也常常出现在收养契约中,如果继子被继父收养,那么他就可以得到继父财产的继承权,否则便不能继承继父的财产。
三、收养关系的解除
收养关系确立后,一般情况下不能解除,在收养契约中大都规定了对解除收养关系的惩罚条款。但在特定的情况下,收养关系也可以解除。对于收养关系的解除问题,我们可以分以下三种情况来讨论:
1、 收养关系确立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解除
当养父把养子扶养成人,尽了扶养的义务,那么养子必须要尽赡养义务,收养关系不得解除。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和禁止生育的宫廷侍女,由于他们对皇室人员负有特殊的义务,他们收养孩子的权利受到特殊保护,他们的收养关系不能被解除。当养父把他赖以生存的手艺教了他的养子时,收养关系也不能被解除,这也可能是一种出于行业保护的行为。
《汉穆拉比法典》做了如下规定:
第185条:如果一个人收养了一个出售婴儿做儿子,把他养大,那个养子不得被要回去;第186条:宫廷侍者(太监)及宫廷侍女的养子不可以被要回去;第188条:如果一个手工匠收养了一个孩子,交给了他自己的手艺,那么他不得被要回去。 2、收养关系自动解除
当违背养子的意志强行收养,或收养人没有履行他的职责,或收养人虐待养子时,养子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收养关系自动解除,被收养人不用付出任何赔偿。《汉穆拉比法典》做了如下规定:
第186条:如果一个人收了一个养子,当收养他时,他总要找他父母,那么那个养子应回他父亲家里去;第189条:如果他没有教他手艺,那么那养子可回到他的父亲家里去;第190条:如果一个收养了养子的人没有把他与他的孩子同等看待,那么那个养子可回到他父亲家里。
3、收养关系强制解除
这主要是指通过官府判决,强制解除收养关系。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养子没有尽赡养父母的义务或抛弃养父母,那么养父母可以通过官府解除收养关系,解除养子的继承权。在一个案例中,那迪图女祭司的一个养子,由于抛弃了他的养母三年,养子的哥哥(可能为那迪图的另一个养子)把他告到城市长老那里,因为养子抛弃养母,所以他的继承权被剥夺,收养关系解除。
可以看出古巴比伦人的收养可以说是目的各异,类型多样。对古巴比伦人收养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古巴比伦人的社会亲属关系,宗族礼教观念,同时也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的了解了古巴比伦人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状况,对古巴比伦人收养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技成就
60进位制
首次把圆角分为360度,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巴比伦人发明了独特的60进制的计数系统。古巴比伦人把圆角划分为360度,1度分为60分,1分钟为60秒,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计时方法,即每小时60分钟,每天24小时,钟表上的刻度为12小时,还有以12为基本计量单位的"打",都是在60进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这种方法亘古未变,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他们同时也使用10进制,但没有表示零的记号,因此计数系统并不完善。他们通过将除数化成倒数来完成除法。为了计算方便,人们还编制了许多数学表,如乘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立方根表等等。
数学成就
医学成就
到,那时的医生们用药物、按摩等许多方法治疗疾病,所用的植物药物已有150多种,一些动物的油脂也被制成药膏用于治疗。在他们的记载中有咳嗽、感冒、黄疸、中风、眼病等许多疾病的名称。表明两河流域的医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两河流域的泥板书上还可以看到约100种动物和250种植物的名称,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分类。而且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当椰枣树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可以增加椰枣的产量,虽然还不能据此认为他们已经能够分辨植物的性别,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地理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留下的泥板中,有一块刻着那时的尼普尔城的地图,还有一块则是他们在公元前700年左右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虽然这幅地图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它们仍反映了那时的人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另有一块约公元前17世纪的泥板记载了一种制造铜铅釉药的方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文献,而在公元前22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经会制造玻璃了。
天文历法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为最大。据说在公元前三十世纪的后期就已经有了历法,当时的月名各地不同。在现在发现的泥板上,有公元前1100年亚述人采用的古巴比伦(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历的12个月的月名。
因为当时的年是从春分开始,所以古巴比伦历的一月相当于现在的三月到四月。一年12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共354天。为了把岁首固定在春分,需要用置闰的办法,补足12个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差额。
公元前六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著名的立法家汉谟拉比曾宣布过一次闰六月。自大流士一世后,才有固定的闰周,先是8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于公元前383年由西丹努斯定为19年7闰制。
巴比伦人以新月初见为一个月的开始。这个现象发生在日月合朔后一日或二日,决定于日月运行的速度和月亮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塞琉古王朝的天文学家自公元前311年开始制定日、月运行表。
这个表只有数据,没有任何说明。它的奥秘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被伊平和库格勒等人揭开。他们发现,第四栏是当月太阳在黄道十二宫的位置,第三栏是合朔时太阳在该宫的度数,第三栏相邻两行相减即得第二栏数据,它是当月太阳运行的度数。以太阳每月运行的度数为纵坐标绘图,便可得三条直线。前三点形成的直线斜率为+18',中间六点形成的直线斜率为-18'。若就连续若干年的数据画图,就可得到一条折线,在这条折线上两相邻峰之间的距离就是以朔望月表示的回归年长度,1回归年=12.5朔望月。
在这种日月运行表中,有的项目多到18栏之多,如还有昼夜长度、月行速度变化、朔望月长度、连续合朔日期、黄道对地平的交角、月亮的纬度等等。
有日月运行表以后,计算月食就很容易了。事实上,远在萨尔贡二世(约公元前九世纪)时,已知月食必发生在望,而且只有当月亮靠近黄白交点时才行。但是关于新巴比伦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时迦勒底人发现沙罗周期(223朔望月:19食年)的说法,近来有人认为是不可靠的。
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西德奈斯(约公元前340年)发现并研究了岁差,早于喜帕恰斯和希帕克。
巴比伦人不但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朔望月的误差只有0.44秒,近点月的误差只有3.6秒,对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也测得很准确。这些数据远比后来希腊人的准确,同近代的观测结果非常接近。
星象研究
的宿命感;而他们发觉宇宙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影响着万物兴衰,甚至人的命运。所谓星座学,就是每个人出生时,太阳系中每一颗或大或小的行星包括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运行的角度和距离不同,因此了显著影响;每颗行星与相对应的12个星座互成因果,对人的特质部分的影响均不相同,当这些星球运转时,各人的行为及命运亦随之变化。
太阳星座是星座学中最常提及的,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就可以查出他所属的太阳星座。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将黄道分成12区,每个区为30度,这12个区就是我们说的太阳星座。十二星座以春分为起点,即太阳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运行至春分点时开始排序,依次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双鱼座。每一个人只属于一个太阳星座,因每年太阳入宫时间有别,若生日在星座交界者,就要翻查天文历以判断其所属的太阳星座,绝对不会出现横跨两个太阳星座的情况。
星座学认为月亮星座是出生时月亮所在的位置,月亮影响地球的潮汐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情绪、内心安全感、潜意识、精神层面、家庭及家人的影响、个人习惯、饮食习惯、偏好、潜力、理想、想像力、接受力、适应力、直觉和气质。月亮象征母亲,通过月亮星座可知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以及母亲所给予的影响力,也可看出对其他女性的态度,对男性而言可显示出对待妻子的方式。月亮星座影响潜意识,不会影响外在的性格表现,却会影响人格的形成。月亮星座在幼年及小学阶段的表现最为明显,当对生命有所认识之后,便隐藏起来。
上升星座和太阳星座、月亮星座是对个人性格影响最大的三种星座。上升星座就是你出生那一刻,在东方地平线升起的那一个星座,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外貌及体型的真正自我。通常在三十岁左右,一个人真正成熟后,日常的言行举止、性格、偏好、外貌都受到上升星座影响。要知道自己所属的上升星座,就要从具体的出生日期及时间、出生地的经纬度来推算,正如中国人传统的生辰八字一样。上升星座是个人星宫图第一宫的开始,格外重要,影响天性、健康、外貌及个人喜好,还有命运变化。
从个人星宫图中,可以看到满天星斗,不同的星宿坐落在命宫之中,而每一个星宿的位置,影响了你的运程。如果出现在你的本命宫中的星宿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从星座学来说,要从星座看个人性格比较简单,但要看一日一月一年或一生的命运,还是要看每个人的星宫图。
建筑奇迹
“通天塔”和“空中花园”都名列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的榜上。它们都是远古时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的智慧的结晶。
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亚述人之后,成为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统治者。他们在两河流域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
在公元前1 894至前l 595年期间统治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的汉谟拉比国王,英明盖世,他编制的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和严整的一部法律文献。
而闻名遐迩的“通天塔”和与它齐名的“空中花园”则都是建立于公元前7世纪的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杰出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纪念碑”。尼布甲尼撒在对外征讨、开疆拓土和对内重振国力、繁荣经济上的业绩,丝毫不比他的先祖汉谟拉比差。在包括《圣经》在内的占代历史文献中,随处可见对他的“丰功伟绩”的描述。
“通天塔”和“空中花园”也和其他古代建筑奇迹的遭遇一样,没有能够保存到今天。
在公元前539年,波斯人攻占巴比伦王国以后,这些古建筑奇迹被搁置一边,没有人管理,荒废日久,这些古建筑竟然遭到彻底的毁坏。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军攻陷巴比伦古城时,“通天塔”已是一片废墟,就连试图重建它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望难止步了。现在人们只能到“通天塔”遗址,在那曾支起过巨大、沉重的“通天塔”塔身的方形地基上抒怀古之情。
但是人们通过欧、亚传世的各种历史文献,仍然能领略到这些古建筑的风格神韵。
“通天塔”是古巴比伦城中最高的建筑物。它高达98米,分为7层,塔顶有鎏金小神庙l座;塔基为正方形,每边的长度正好是98米。通向塔顶神庙的阶梯最有特色。是一条环塔而上的螺旋形通道,中间设有座位供神者歇息。“通天塔”建在城中直通马路克神庙的中央大道上,显得更加宏伟而神圣。
它是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兴建的,经过近千年的战乱,早就被摧毁了。新巴比伦王圉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父亲主持了重建工作,但是,只建了15米。后来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亲自督办完成的。据说,建造这座巨塔,光是砖就用了6000万块。
人们不仅为“通天塔”的宏伟、精美而感叹,而且还在进一步研究,巴比伦人为什么要修建通天塔”呢?人们一直研究了近2000年。
有人认为:这座高耸入云、远近闻名的“通天塔”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来彰显他本人的荣耀与尊严的建筑。19世纪的考古学家曾在巴比伦城遗址中散存的许多砖片上发现普遍刻着“尼布甲尼撒,巴比伦的国王、众神的保护者、那披帕拉沙的儿子、巴比伦之君”的字样。这为这种看法提供了证据。
有的学者认为:修建“通天塔”是尼布甲尼撒二世表示对巴比伦神庙祭司集团的尊重,以赢得他们对王室政策的支持。“通天塔”与代表众神神主马路克的神庙建筑物前后相继,显得无比的威严与神圣,表达了君主对神的尊崇。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执政时,富有社会影响的神庙祭司集团是完全听命于他的。这在巴比伦新、旧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也有人从政治以外的原因寻找巴比伦人修建“通天塔”的目的。
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勒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文知识丰富,懂得复杂、精确的计算,因此,巴比伦“通天塔”是一个天文观测台。为了观天才修得那么高,许多现代学者赞同这种看法,
巴比伦人可能是出自多种原因才修建“通天塔”的。到底是为什么,还有待于找到历史实证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
风俗习惯
神庙圣妓
巴比伦建国於三千多年前,是当时高度文明的国家。在性风俗方面,则显得相当奇特和淫乱,以致连放荡不羁的亚历山大,都对巴比伦人的性风俗感到吃惊。
在《圣经》记载中,巴比伦被描述得俨如淫窟,是道德败亡的可耻代表,这是由于该国的特殊制度所致。据希腊学者希罗多德记载,在每个巴比伦妇女的一生中,都要到阿芙洛蒂忒的神庙当神庙圣妓,跟一些陌生男子交合,但她们在庙内并不算是妓女,反而被视为神圣的替身,代表阿芙洛蒂忒女神在神殿内行淫。
丑女呆坐数年
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对神庙圣妓有详细的描述每个到神庙当圣妓的妇女,必须等待不相识的男子,把银币抛向她身边。抛钱的男子会说:“我以阿芙洛蒂忒的名义祝福你。”这个圣妓毋须理会银币面额的大小,以及抛出银币的是甚么人,都要跟他做爱。如果拒绝,便是触犯神的律例。
当她们做爱完毕,便完成了圣妓的任务,可以回家,毋须再当圣妓。但某些貌丑的妇女可能要等待一段长时间才可回家,甚至在神庙等上三四年,才能完成圣妓任务。
双性女神
由于神庙圣妓代表阿芙洛蒂忒女神,很多人便认为她是淫乱的女神。其实阿芙洛蒂忒女神在巴比伦人心目中,除了代表爱神之外,还代表生殖女神、战神、农神,既是圣母又是淫妇。她拥有无数男伴,但都不是她的丈夫,她经常以双性人身分出现,有时是满面胡须的男性,有时会是露出丰胸的女性,神庙圣妓只是她在人间的代表。
有人类学家说,这种淫乱制度是一种原始习俗遗风,因为过去某些落后地区的部落,仍盛行类似制度,目的是为了增加部落的人口,只是在他们的部族里,没有巴比伦妇女的神圣地位而已。
生活淫乱
巴比伦除了有圣妓之外,还有正式卖淫的妓女,即使是普通妇女,性观念亦很开放。那时候,她们已非常流行婚前性行为,但婚后则一定是一夫一妻制,在婚后还要表现对丈夫忠贞,如女性触犯通奸罪,轻则被罚裸泳,重则被罚淹死。甚至有学者认为,巴比伦人每天都活在淫欲之中,男人每天都走到神庙行淫。
由于浸淫在欲海之中,令各阶层的巴比伦人对外族侵占都无心抵抗,最后被波斯人轻易侵占,从而令巴比伦灭亡。但神庙圣妓制度仍然维持,直至罗马统治时才被废除。
宗教祭祀
祭祀神灵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祭祀神灵的程式可以分为进贡和献祭。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要得到神灵的赐予,就必须虔诚地供奉他们以讨其欢心。
进贡是表达忠心的第一步。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里,神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吃穿住行,高兴了可能也要结婚生孩子。所以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就是神的需要。进贡的供品也是人们平时生活的必需品,主要是食物、饮料、牲畜和油等。供品的多少表示人们对神灵的态度,自然是多多益善。基本上每天都有进贡活动,重大节庆日更是隆重。如果是在重大节日,供品的数量更多。国王代表国家进贡的供品最丰盛。这其中除国家供品外,还包括国王的个人供品。
献祭是侍奉神灵的又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以牺牲祭品敬鬼神,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大典。献祭一般在神庙顶上特定的祭坛上进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都是梯形塔式建筑,最顶上一层往往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因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塔顶可以通天,只有在塔顶的最高处,才可以和神灵沟通。祭品常见的是被屠宰的羊羔。他们认为,羊羔是人的替代品,奉献羊的生命就是奉献人的生命。献祭的同时要进行奠酒和焚香。因为神喜欢树木的芳香,而且芳香的气味可以熏掉人们的罪孽。
进贡和献祭仪式都由祭司主持。高级祭司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负责日常的祭祀活动。在仪式中都要唱圣歌。
除了神庙里的进贡和献祭仪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还通过宗教节日来祭祀鬼神。美索不达米亚各族的宗教节日繁多,一般是按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来规定的。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在春季举行的新年盛大庆典。祭祀活动要持续好多天,意义在于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节日期间犹如今天的狂欢节,几乎举国上下,全民参加通宵达旦的狂欢。最有意思的活动是有国王参加的“神圣婚礼”,国王扮演传说中的杜木兹神,一名女祭司扮演爱神伊什塔尔,两人在公众面前重演传说中杜木兹与伊什塔尔的婚礼,寓意丰产丰收,永垂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