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释义:是指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即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
成语
似是而非
拼音
引证解释
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后汉书·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典故
【故事】 战国时期,庄子带学生游学各地,见伐木工人砍树问为什么不去砍大树,工人说因为它已没有用处了。到了朋友家,仆人问杀鸡的事,主人说杀不会打鸣的鸡。庄子对学生说:“应该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似是而非,这样才谁也抓不住把柄。”
词语辨析
【近义词】以假乱真、张冠李戴、模棱两可
【反义词】天经地义、不刊之论、似非而是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