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划分为八类资源和23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总和构成了综合国力。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定义
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原理
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 et al,2000)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s)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 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 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1979)把实力定义为各种能力的分布。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被动员和利用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我们所称的综合国力,一般指的是各类国家战略资源之总和;而国家战略资源一般指的是某一类战略资源。
分类
国家战略资源应当包括那些资源呢?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提出了五大要素资源:即物质资源(Physical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知识资源(Knowledge Resources)和资本资源(Capital Resources)。
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划分为八类资源和23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总和构成了综合国力。
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通常按本国货币计算的GNP来衡量,所谓GNP是指居民创造的全部增加值,加上(或减去)不包括在产出价值中的税收(扣除补贴后的),加上来自非居民的主要收入(雇工补偿和财产收入)的净收入之和。GNP也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非居民的主要收入。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官方或名义汇率计算,这种方法经常低估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而高估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第二种方法,即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方法。所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指1美元对于国内的GNP具有与美国美元对美国的GNP或GDP相同的购买力。有时,按照这一方法换算的美元被称为国际美元,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推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以1993年为基础,对118个国家计算,使用了PPP换算因子来估计世界各国人均GNP和人均GDP国际美元值。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特别是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被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通常,人力资本用人口受教育年数来表示,受教育年数愈多,劳动力工作技能就愈熟练,劳动生产率就愈容易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丰富的人力资本更易于吸收和使用从发达国家引进和扩散的新技术(Barro and Lee,2000)。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总量包括两类重要衡量指标,一是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如15-64岁人口;另一是人力资本, 通常用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表示,该指标引自美国哈佛大学拜罗和李(Barro and Lee)的全球教育数据库,中国数据引自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两类指标可以构成一国总人力资本, 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与平均受教育年数的乘积, 也可以定义为劳动力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的乘积。劳动力是满足国际劳工组织(ILO)确定的经济上有活力的人口定义的人群组成的,他们包括在特定阶段为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劳动力的人们,既包括从业人口,也包括失业人口。女性估计数不具备国际可比性,因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劳动力中的女性帮助干农活或是在其他家庭企业从事无报酬的劳动。从总体上说,劳动力包括军人,失业者和初次找工作者,但不包括家务劳动者和其他无报酬服务者以及在非正规部门工作的人员,在劳动力的范畴里,也包括在猎头公司的运作下流动的高阶劳动力资源。
自然资源
通常是指主要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质量,可及性和成本。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必要条件,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条件或上限(Upper Limits),同时自然资源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质,开采和利用的生态成本和外部成本相对高。另外不同资源在不同发展阶段作用大为不同,但都会先后呈下降趋势。相反知识资源的作用愈来愈大。包括四大指标,一是农业种植面积,是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所定义的临时性和永久性占用耕地,永久性农田和牧场的总和;二是淡水资源,包括国内河流流量,从降水中得到地下水以及从其他国家流入的河流流量;三是商业能源使用量,是指其消费计算方法,本国产量加进口量和库存变动量,减去出口量和从事国际运输船舶和飞机的使用燃料,该数据不包括燃料木材、干燥的动物和其他传统燃料使用;四是发电量,是指在电站的所有发电机组的终端测量的。除了水电、煤电、油电、天然气发电和核电外,还包括由地热、太阳能、风能、潮汐和浪潮等能源类型的发电,以及可燃性可再生物质和废弃物的发电。发电量包括仅为发电而设计的电厂和热电联合厂的电输出量。
资本资源
按照哈佛大学米歇尔·波特对资本资源的定义包括三类指标,一是国内投资总额,一个国家经济中对固定资产追加的支出加上存货水平的净变化;二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它是指为获得在一国经济中经营的某个企业的长期权利权益(10%和更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而投资的净流入量,它有别于投资人,这是国际收支中股本、收益再投资、其他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总和;三是股票市场市值,也称为资本市值,是指所有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资本市值的总和,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在本文中我们是将国内投资总额换算成PPP国际美元,其他两项指标仍按现价美元计算。
知识技术
我们视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知识技术资源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科学论文数,包括大约有4800种国际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二是本国居民专利申请数,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个人计算机使用数,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应用新技术能力;四是因特网主机用户数,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传播能力;五是政府用于R&D(研究与开发)支出额,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潜在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上述五项指标充分反映了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促进知识创新与传播,技术创新与普及的基本情况。
政府资源
这里由于受可计算指标的限制,我们仅采用了一项指标,即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也包括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支出,不包括非金融公共事业和公共机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主要是中央政府)动员与运用资源的能力。
军事实力
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该国对内保持社会稳定,制止国家分裂内部能力,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部实力(External Power); 同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产出”,(Ashley Tellis et al,2000),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因为军事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显函数, 也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达函数。它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军费开支,它包括国防部的军用开支以及其他部的开支,不包括国防部的民用开支;二是武装部队人员,指现役军人(包括准军事人员)。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指标无法反映军事资源的质量。
国际资源
它包括四类指标,一是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额;二是进口货物和服务贸易额;三是版权和专利收入额;四是版权和专利支出额;五是净外国直接投资,这已经列在资本资源中。前两个指标反映一国利用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后两个指标则反映一国创造和利用国际技术的能力
国力排名
结果显示:(2015年)
NO1:美国
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航天、科技、教育均位于世界第一且远超其他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同盟国一同获得胜利,并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后,终于拖垮苏联,成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政治实力、科技创新、军事技术力量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都是无他国能比拟的。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美国的外交关系规模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华盛顿特区都设有大使馆和派驻大使(仅有包括朝鲜在内的6个国家没有派入)。同时是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国土面积排行第四。
NO2:中国
巨大的经济总量(827122亿元,2017年),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强国、世界第二体育强国、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世界第七科技、教育强国。庞大的军事力量和巨大的世界影响力,拥有核武器,中国的军事武器是用于捍卫国家人民利益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工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技术都在高水平。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大的领土纵深,远大的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较好的国家形象,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节能环保技术发达,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强国,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主要问题,人均GDP8123美元(2016),离发达国家还很遥远。经济力量:中国具有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具有健全而独立的工业体系。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国。
NO3:俄罗斯
国土面积排行第一,国际影响力世界第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世界第九经济强国,军事工业发达,用了十个时区。轻工业严重低下已经拖累到重工业,且长期依赖中国。传统的工业强国地位已经改变。1999至今数年间,凭借着较高的石油价格和疲软的卢布,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再度复苏,平均每年增长6%。这次的复苏,再加上新政府对基础经济进行的改革,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是21世纪的发达国家。直至2006年底更是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蓄的国家之一。目前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俄罗斯是传统军事强国。沙俄时期就是强调军事强国的策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为有世界影响的军事强国之一。金砖五国成员国之一。
NO4:日本
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较高素质的人口,科技发达。是世界第二科技、文化、教育强国,世界第三经济.人力资源强国。拥有较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工业生产发达,科技水平高,国民素质极高。节能技术发达。对外市场依赖较强。军事工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技术都在较高水平。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自1960年代末期起长时间内一直是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NO5:英国
较强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强韧的军事实力,远大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力量在大国中处于较好水平,它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前六大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语言是世界通用语之一,使用人数排行第二(仅次于汉语)。英国在语言,文化,政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响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联邦组织的首脑,和其他15个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首。英国的外交影响力是巨大的,例如:英国公民可以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免签待遇。拥有核武器。海军庞大,具有在全球大部分的地域投掷兵力的力量。英国的军事工业健全而发达,军队先进武器普及率相当高。
NO6:法国
发达的经济水平,强力的军事力量和科技。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基础稳健,工业先进,旅游,文化等产业发达。劳动力单位时间创造财富最多。科技水平高。教育较好。 军事工业全面,军事科研水平高。有独立的作战指挥能力和作战系统。具有在远距离地域投掷兵力的力量。拥有核武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
NO7:德国
发达的经济水平,先进的军事科技,极高素质的国民,较好的国家形象。德国是欧洲经济强国。农业基础好,交通发达。教育极好。国防政策的最高目标是确保德国的和平、自由和独立,并规定联邦国防军是一支纯粹防御性军队,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不掌握和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多国在德仍有少量驻军。但其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同时是个体育强国。
NO8:印度
庞大的军事力量,较大的领土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每年经济以 7%以上的均速增长,是世界第 二或三位的软件大国,综合国力增强速度,在新兴大国中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 到 2012 年底印度成长为世界六个亚超级大国之一。 印度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军事采购, 计划在未来 5 年内采购 300 亿美元以上的军事 硬件和软件。金砖五国成员国,是世界上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NO9:巴西
庞大的领土面积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较多的人口。 经济力量: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为巴西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巴西人 拥有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和石油等重要资源和能源出口国, 拥有世界最大铁矿石生 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该公司保有铁矿石约 40 亿吨;咖啡产量世界第一;拥 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流域面积最大的 河流(亚马孙河)、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些令人 羡慕的自 然资源将为巴西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军事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发展迅速,这几年巴西政府加大了军购。同时是足球强国。金砖五国成员国,也是世界上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NO10:加拿大
国土面积排行第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经济。经济力量:经济发达,与美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较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石油 净出口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高质量的移民,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 作为北约的重要力量和美国的传统盟友,其军事武器先进,科研水平发达。唯有军事工业不健全。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
综述
黄皮书认为,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个全面的过程,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还是在于硬力的强劲,根本在于国力资源的强劲,需要科技、人力资本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提升,仅仅靠人口众多就成为国力强国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力资源是根本因素。各国的国情国力发展状况不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点也不同。总体上看,综合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另一些方面需要抢占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发展在全球创新系统中的领先产业,谁拥有这些条件,谁将成为未来的国力强国。
中等强国
以下是一个中等强国列表,所有被列出的国家皆被学者或专家承认其中等强国的地位。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巴西
加拿大
智利
哥伦比亚
捷克
丹麦
埃及
芬兰
希腊
匈牙利
印尼
伊朗
意大利
以色列
卢森堡
马来西亚
墨西哥
荷兰
新西兰
尼日利亚
挪威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波兰
葡萄牙
卡塔尔
罗马尼亚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
南非
韩国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泰国
乌克兰
阿联酋
委内瑞拉
越南
计算方法
衡量和评价综合国力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广泛应用且具有可度量性可比较性的新方法。这里首先介绍传统的计算公式和方法,然后介绍作者发展的一种多指标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和计算方法。
1.传统的计算方法
这里有必要对以往计算国力的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克劳斯·克诺尔
(Klaus Knorr,1956)提出的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最早的综合国力方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尽管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克劳福德·哲曼
(Clifford German,1960)提出国家实力指数方程:
G=国家实力=N(L+P+I+M)
式中N为核能力;L为土地;P为人口;I 为工业基地;M为军事力量规模。该方程是以核能力为中心的国力方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与拥有核武器能力成正比,它反映了在冷战和核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大国都在拼命发展核武器,以其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
维·福克斯
(Wilhem Fucks,1965)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
M=(P^2)*Z
M=(P^(3/2))*Z1
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雷·克莱因
(Ray 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
P=(C+E+M)*(S+W)
式中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 包括国家整合水平,领导人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力方程,方程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实力或硬实力,方程的第二部分是主观实力或软实力,而综合国力是两者的乘积。反映了研究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但是如何计算软实力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方法曾被美国军方用来评估国际系统的长期趋势。
美国兰德公司泰利斯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衡量国家实力的方法。他们认为传统的指标和方法无法反映信息化条件下的国家实力。文中大量介绍了许多新概念,但是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传统的方法是将各国的主要指标按排序法(Rank-Ordered Scores)排列,并没有给出指标的实际差距和相对变化,这种方法还是半定量方法。我们希望发展一种定量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动态地客观地观测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相对变化的轨迹。
2.本文计算方法和特点
本文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是:
NP=∑(ai*Ri)
式中NP为综合国力;Ri为某种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ai为某种资源的权重。当考虑时间变量时,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是:
NP(t)=∑(ai*Ri(t))
对本文的计算方法的特点,我们作4如下说明:
第一,本文采用无量纲的比重法,计算各国主要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首先本文所研究的综合国力是指相对国力,我们更关心一个国家相对另一个国家,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是相对上升?还是相对下降?其次在使用20多个指标计算综合国力时,各指标单位各不相同,无法相加,使用比重法,则避免了上述问题,具有可加性,即将不同指标单位转化为统一单位(百分比),构成综合国力,同时具有可比性,即进行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
第二,本文定义了八种战略资源,使用了23个主要指标,构成一个可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
第三,对不同指标采取不同的权重,以反映不同战略资源的重要程度。例如,在知识时代或信息时代的战略资产大不同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资产,前者主要是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兴战略资源,其作用在迅速上升;后者主要是土地粮食能源钢铁等传统资源,其作用在不断下降。本文对知识技术资源给予相当高的权重(见表1)。
第四,该方程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国力方程,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与他国的相对实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
本文计算数据来源主要使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20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1960-1998年500多个经济社会指标。人力资本(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是使用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拜罗和李的全球教育数据库(2000)。
应用
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现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以寥寥数语概括:"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科学分析国际形势,说明了"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道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正确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是我们认识当今国际战略形势,把握中国发展和对外关系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1、综合国力与国家地位和国际关系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但之所以更多地称综合国力,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它不是指单个的某个方面的实力,而是指综合性的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每个国家,都不能不以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为追求的目标,因而,也总是在客观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内,用各种方式,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表现在:随着历史条件、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国力,包括单项实力和综合实力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综合国力由潜在形式向现实形式转化的情况不同,因而在一定时期综合国力的表现也就不同;综合国力的作用范围也经常变动,因而其构成和状态也有所不同。比如说,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基础实力,但它只有在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后,才能从潜在的实力转化为现实的实力。转化前后它所的实际作用是不一样的。
由于这种变动性,综合国力也就是相对的。纵向,相对于国家自身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相对于特定时期国际体系中的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的荷兰较之17世纪更为富有,却失去了大国地位。这是因为它的近邻英国和法国拥有更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20世纪的英国较之处于世界巅峰时的维多利亚时代拥有更多的财富,却沦为二流国家,原因是不少西方国家的实力超过了英国。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往往突出地表现国际竞争力上。所以,国际上已经比较普遍地重视对国际竞争力的测定,相应地,愈加重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问题。世界上比较早地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两个机构是国际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论坛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它提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是:
(1)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
(2)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
(3)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
(4)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
(5)基础建设,指投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
(6)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
(7)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
(8)人力资源,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这八个因素中,每个又包括若干方面,共有244个指标,特别是人力资源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猎头顾问钟克峰先生是此类观点的积极倡导者。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每年都以此模型对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谓提高国际竞争力,其重点和焦点也越来越集中在这些方面。所以,对这些指标和内容,我们必须给予密切的关注,着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使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地有所提高。
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有多强?这些年来,国际上的分析评价众说纷纭,90年代中期的"中国威胁论"曾一度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宣扬中国的发展会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威胁,有意在世界上特别是中国的邻国中制造紧张气氛。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辐射连带效应,特别是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贡献,这种"威胁论"不攻自破。转眼间,"中国无用论"(典型代表是去世不久的西方经济学家西格尔所著的《中国无关紧要》)又在一些国家、甚至在中国国内蔓延。西方国家又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美国《中国经济》季刊主编斯塔德维尔在《中国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更是耸人听闻地鼓吹:"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这种观点夸大了中国经济中的某些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前景的评估严重扭曲,基本上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综合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地位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国力衰退,便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1842年至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共签订了1175宗不平等的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仅从1840年开始的战争赔款和从1894年至1937年支付的利息,就分别达到13亿两白银和7.29亿美元。国家利益由此受到极大损害。冷战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大为下降。其经济规模只相当于苏联最后年代的一半。
正因为综合国力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自己综合国力的发展和提升。同时,由于综合国力的大小是在比较中相对而言的,所以每个国家都力求占据最有利的地位,拥有相对于别国更大的优势,因而,相互之间也就必然要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构成国家相互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方式、规模、程度有不同的特点。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通讯手段的不断改进,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国家的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包括经济的联系、政治的联系、科技的联系、文化的联系、军事的联系等等。不同国家常常在这种相互联系中体现和实现着自己的利益。这种"联系利益",既包含有共同的利益,也包含有冲突的利益。共同利益构成合作的基础,冲突利益构成矛盾的基础。无论追求何种利益,为了谋取更大的份额,相互之间都必然要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也就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未必会比19、20世纪更多地采用军事甚至侵略的方式,但比起以往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实力主要靠自己内部发展的情况来,其范围无疑要更广,方式要更多,程度当然也更为激烈了。
2、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的新特点?
认识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要认识这种竞争的内容和特点。冷战结束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及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国际竞争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竞争的得失成败也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冷战结束之后,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上升,因而,经济的竞争也就成为国际竞争中最主要的内容。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都在努力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也都在用各种方法提高自己在经济上的竞争力。
由于单靠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已经不足以扩大自己的经济规模,所以,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都力图在世界范围内争取获得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出口市场、更多的贸易顺差。许多国家都调整了外交工作的重心,确立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战略。政治家们出访往往都喜欢带上企业家同行。争取大笔的订货、工程、服务贸易以及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往往是外事活动直接的目标。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贸易争端甚至贸易战也屡见不鲜。跨国公司不仅在经济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政治上的影响也非同小可。美国经济学家说: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是,控制不用武力,财力胜过枪炮。在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同时,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成了更加突出的问题。情报工作瞄准了商业秘密。防范金融风险成了一大课题。
第二,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力图保持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发挥所谓"领导者"的作用。霸权主义有增无减,连美国自己的人以及它的盟友,都批评起它的"单边主义"倾向。世界其他大国不愿生活在单极世界之下,于是大力推动多极化进程,也就是努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相互之间也就构成了纵横捭阖的复杂关系。其中,有合作,也有竞争。有争夺,也有交易。有的国家,把谋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当作政治上的重要目标;有的国家,力图在某个地区发挥重要的政治影响。对各种国际组织中的席位特别是领导职位,当然更是当仁不让。对一些热点地区、热点事务,也力图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以便使事态朝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第三,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又给予其综合国力以强大的影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而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往往能提升一种产品的竞争力,有时甚至能带动或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因此,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占据了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所以,在国际竞争力的计算中,往往包含着较多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如科技人员的数量及比例,所申报的专利数量,在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等等。大凡有一定基础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都瞄准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科技发展规划或项目计划,投入较大的物力财力,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并加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在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上,如基因工程、纳米技术、数字电视等方面,不仅在比水平,而且在比速度,比实现商业化的时间。
第四,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实力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带有威慑性的因素。在国际关系史上,国力的竞争,其重点以及直接的表现,往往是军事力量的竞争。冷战结束之后,军事斗争曾经一度有所缓和。情况又有所变化,军事斗争在国际政治中的表现和影响又突出了出来,并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其表现:
一是军费开支明显增长。特别是美国等国,军事预算和拨款的数量直线上升;二是核武器竞赛抬头。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和废除《反导弹防御条约》,大大刺激了世界范围的军备竞赛,一些中等国家也加紧研制核武器;三是高技术武器竞赛成为新的热点。美国等国家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如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航天武器、隐形武器、夜视器材,以及其他新概念武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成为它们试验新式武器的最佳场所;四是军火交易日益扩大。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武器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武器销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俄罗斯等国也放宽对武器出口的限制,扩大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份额;五是谋求军事优势,不断进行军事上的较量。一些热点地区,军事冲突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一些世界大国,动辄以武力干预相威胁。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当代运用军事手段的主要方式;六是军事与政治结合得更加紧密。军事手段直接服务于政治目的;在政治斗争的同时穿插运用军事的威慑。政治与军事以及其他手段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状态。
第六,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传统的带有基础性的竞争,往往是资源的竞争。但在当代世界,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上升。再加上较之以往,人才的流动性、包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专家钟克峰先生认为,国家之间的高阶职业经理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将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有实力的国家,则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猎头公司",比如烽火猎聘公司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
总之,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在各个领域日益激烈地进行。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这种竞争,认真研究它的态势和特点,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才能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怎样认识、对待和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时无刻不在世界的舞台上乃至我们的身边发生。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它,正确地对待它,勇敢地参与它。
第一,要看到,竞争与发展相辅相成,构成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主题。要发展,就要勇敢地面对和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或主题之一。发展,是怎样构成的?呈现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势?如果把竞争与发展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一幅活的、动态的三维图景。
首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在争取发展。也就是说,都在试图通过建设,通过各种资源的组织和利用,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发展,是竞争各方的总体愿望和要求。发展,也构成竞争的方向和主流。
其次,这种发展,又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单线条的独立的发展,而是多线条的横向交织中的发展。横向的交织就构成了竞争。所以,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竞争。每个国际社会的主体,都试图比别人更快、更好地发展,都试图走在别人前头,占据有利的地位,超越别人的发展。因此,发展是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的。
发展,充满着竞争;竞争,推动着发展。这就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基本特点。
所以,中华民族要发展,就不能不面对世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现实;反过来,要在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归根结底,在于自己的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江泽民同志说:"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还是那句话,财大才能气粗。" 所以,面对国际竞争的根本之策,就是两个字:发展。或者说:立足发展,加快发展。
第二,要看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总体上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态势。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
世界的发展原本就是不平衡的。而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作为一种强烈的催化剂,无疑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谁发展的动力大,谁竞争的意识强,谁的体制和机制顺,谁能较好地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谁的发展速度就快,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谁就能显示出比较的优势。大家都在前进、都在发展,谁不发展,或者谁发展的步子慢了一些,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谁就会落后。
日本,战后曾经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195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按现价汇率计算),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美国的3.8%。到1988年,已经超过苏联,跃居世界第2位。但从1991年以来,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虽然总量仍保持世界第2的地位,但1992-1997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不到1%,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增长最低的国家。迄今仍然没有走出衰退和低迷的状态。
美国,二战后登上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其经济规模一度达到世界的50%。60年代后趋于衰落。80年代后经济逐步回升,其规模保持在世界的1/4左右。在经历了90年代初的短暂低迷后,从1992年3月开始,保持了连续120个月的增长,创造了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记录。但从2001年3月开始,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受美国影响,欧盟15国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低迷。由于安然、世界通信、默克等公司的假账案暴露,美国经济正在遭受新的打击。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由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剧变,经济遭受空前破坏,无论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大幅度下滑。俄罗斯1992年的下降幅度达到14.5%。随着制度转型的开始完成,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回升的势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俄罗斯的GDP增长率由上年的-4.9转为5.4,成为经济由衰转振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达到8.3,2001年仍保持在5.8。匈牙利1998年至2001年一直保持在3.7到5.2之间。乌克兰2000年由负增长转为增长,增幅达到5.8.2001年进一步达到8.2.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世界的竞争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谁拥有发展的条件,谁抓住了机遇,谁作出了科学的抉择,谁就能获得较快的发展。谁稍有懈怠,谁稍有失误,谁就可能落后。发展与落后是经常发生转化的。
第三,要看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有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竞争与合作往往同时并存。因此,必须恰当地运用竞争的方法和艺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尽管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竞争的性质和方式上已经有了与过去不同的很多差别。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地不是表现为强力的硬竞争,而是非强力的"软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都还是在国际规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竞争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和提升自己,但未必是消灭对手。竞争并不排除合作。竞争的同时,也往往发展着大量的合作。竞争的结果,固然有彼此力量和地位的消长,但更多的,是各方的共同发展,或者双赢。
比如,在科技领域,国际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在很多领域,也发展着大量的合作。国际空间站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该空间站计划耗资400亿美元。成员国有美、俄、加、日、英、法、德、意、比、荷、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巴西等16国。分工是:美国承建三个联接舱、一个实验舱、支撑部件、四个太阳能收集器、一个卧舱、三个对接器、一个圆形穹顶、一个无压服务舱和一个离心舱。此外,保健、生命保障、导航、飞行和控制、信息处理、能源、通讯和监测、地面操作和发射系统也完全由美国承建。加拿大负责生产用于空间站设备安装和维护的长达55英尺的智能机械臂。俄罗斯负责建造两个研究舱、一个自成体系的用于生命保障和起居的服务舱、一个为科研提供能源的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站、后勤运输器和用于宇航员返回地面及运输用的太空船。日本负责建造用于实验和后勤运输的附带有户外平台的实验室。欧空局负责建造由航天飞机运送的压力实验室和将由"阿丽亚娜"5号运载的后勤运输器。另外,巴西和意大利将按与美国达成的合同,参与承建一些设备。巴西将为空间站提供一个特制的玻璃窗,用以眺望地球。波音公司的一位空间项目负责人说:"空间站既是科研项目又是政治项目,这么多国家一起和平工作比空间站本身的价值还要大。它意味着不可限量的国际合作。"
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公司的管理咨询专家乔尔·布尔、戴维·厄恩斯特,中国人力资源猎头服务专家钟克峰先生,研究了该公司在全球所做的数百项企业联盟案例后得出结论: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长期势均力敌的争斗只会使自己财力智力枯竭,难以应付下一轮的竞争和创新。他们认为,为了竞争,企业就必须协作,以此取代损人利己的行为。企业通过有选择地与竞争对手及供应商建立联盟,进而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的机会、信息和技术,最终为顾客和股东创造最高价值。
对这样一类新特点,我们应该注意到,不能忽略。所以,当我们说到"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时,并不一定就是把它当作绝对的坏事。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所以叫"形势逼人"。但它也同时带来了机遇,为我们创造了不少新的条件。关键看我们怎样认识、怎样应对,能不能抓住其中的机遇。
第四,要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事实上也对弱势国家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由于综合国力在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这种竞争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要维护或增强自己的国际地位。竞争的各方纵横捭阖。某些国力较强的国家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限制和阻遏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势国家的发展。奥尔布赖特在其任美国国务卿时就说:"外交工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我们的目标是否美好。对外政策讲究的是实际,而不是美感。""它可能需要使用简单的逻辑、经济刺激、技术援助、新的承诺、信息分享、高压手段和以高压相威胁或者将其中任何几种做法结合使用。"
在国际竞争中被用于施加压力、特别是强国对弱国施加压力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
在经济上,主要利用技术、管理、质量、效率、市场、知识产权的优势,谋取自己的比较利益。多年来,一些大国还经常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实施经济制裁、进行贸易报复等等方式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尤其是美国,动辄使用"301条款"等进行威胁。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及某些新的规则的确立,贸易壁垒基本上不能再用,经济制裁和贸易报复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经济施压的方式方法也有了新的变化。一些大国更倾向于通过制定经济和贸易的规则,使之更有利于自己而获取利益。有时候则采用双重标准,对自己一套,对别人一套,造成人为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在政治上,往往利用大国地位,自恃较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干预别国的内政,主导国际问题、热点问题的解决。有的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强行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意见。有时候,干脆采取蛮横霸道的态度,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置其他任何国家的意见于不顾,把自己的主张凌驾于整个国际社会之上。反之,对其他国家,则常常随意地施加压力,扣上什么耸人听闻的帽子,迫使别国服从自己的意志。
在军事上,主要采用威慑的手段,以军事干预甚至发动战争相威胁。如,声称有权对某些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声称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声称不需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就可采取军事行动。1998年,美国以可能面临新的核导弹或化学弹头威胁为由提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1999年3月,国会通过了关于研制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的议案。1999年10月,国会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并提出修改1972年签署的《反导弹防御条约》(ABM)。这些,都是企图单方面保持自己的威慑力量。
综合国力竞争中这些恃强凌弱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文明准则。但由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就不能不密切注意,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文明新秩序而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努力利用相应的规则、机制来保护自己。
勇敢、清醒地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前进。--这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