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来石,英文翻译成Illite,193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被发现,具有土状光泽。发光为萤光或磷光。
伊来石(Illite)
该矿物第一次在1937年发现于美国伊利诺伊州(Illinois),故以此地名命名。属于黏土矿物群中的一种,性质与绢云母或白云母类似,皆为细小薄片,也可称为水云母(hydromica)或水白云母(hydromuscovite)。主要的来源有两种,一为经化学风化产生的伊来石,其结晶度较差,形成于沈积岩当中,和石英、绿泥石、高岭石、澎润石等矿物共生。另一种为低度变质作用形成的伊来石,其结晶度较好,形成于板岩当中。可借由X光粉末绕射仪鉴定之。此外,由于黏土矿物的颗粒极为细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因此只能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呈现碎片形态。
化学成分
矽酸盐类矿物,化学式为(K,H3O)(Al,Mg,Fe)2(SiAl)4O10[(OH)H2O]
物理性质
习性及矿物集合体:片状晶体;多为集合体型态出现
颜色:白色
条痕:白色
比重:2.6 - 2.9
硬度:1-2
解理:{001}有完全解理
脆性或韧性
其他物性(磁性、电性或放射性):无
产 状
伊来石在台湾出现相当普遍,主要现于沉积岩之页岩中,部分土壤或蚀变岩石也可发现,在低度变质岩中,如硬泥岩、千枚岩或板岩也可发现。伊来石结晶度会随着变质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也可作为检测变质度的相对指标。有些伊来石来自于热液作用后的产物,会呈现扁状或长条状,可在台湾渐新世沉积岩层中找到。
用 途
肥料或除草杀虫剂的载体。
产 地
广泛分布于台湾海域之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页岩和砂岩中、中央山脉低度变质岩区之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