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特点
上层滞水分布局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蒸发排泄,或通过隔水(弱透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补给下伏的潜水。水位水量有明显季节变化,有时雨季有水而旱季无水。松散沉积物的粘性土透镜体,裂隙岩层局部风化壳,以及浅表岩溶发育带,都可以形成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水量有限而不稳定,易于污染,只能作为缺水地区的小型供水水源。
形成
形成条件
(1)在较厚的砂层或砂砾石层中夹有黏土或亚黏土透镜体时,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深处渗透过程中,因受相对隔水层的阻挡而滞留和聚集于隔水层之上,便形成了上层滞水。
(2)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中有顺层侵入的岩床、岩盘时,由于岩床、岩盘的裂隙发育程度较差,亦起到相对隔水层的作用,则亦可形成上层滞水。
(3)在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夹有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层时,如果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层具有相当的厚度,则可能在上下两层岩溶化岩层中各自发育一套溶隙系统,而上层的岩溶水则具有上层滞水的性质。
(4)在黄土中夹有钙质板层时,常常形成上层滞水。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下水埋藏一般较深,几十米甚至超过百米,但有些地区在地下不太深的地方有一层钙质板层,可成为上层滞水的局部隔水层,这种上层滞水往往是缺水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宝贵的生活水源。
(5)在寒冷地区有永冻层时,夏季地表解冻后永冻层就起到了局部隔水的作用,而在永冻层表面形成上层滞水。如在大小兴安岭等地,一些森林、铁路的中小型供水就常以此作为季节性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