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佛心桥一带,一度与鸡鸣寺、古林寺并称南京三大寺。红学专家曾考证出香林寺清朝时是江宁织造府曹家的家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铁槛寺就是以香林寺为原型。
历史沿革
宋代改名香林寺。南宋《景定建康志》引《庆元志古钟记》云:“梁天监中,杜桂二卿平章朝政,舍所居以为寺,故从其姓以旌名。”
元代《至正金陵新志》对香林寺的记载:“杜桂院在上元县丹阳乡。”该志引用比《景定建康志》早的《乾道志》云:“香林寺在城东南六十里,南唐保大六年(949年)建,在杜桂村,因为院额。今名香林寺,又名香林院,在赤山西。”
民国初年,南京文史专家陈诒绂的《钟南淮北区域志》记载:“西北有香林寺,在厚载门后,明时所建。梁庆云寺佛牙流传在此;又有大藤,结成自然椅,容坐数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题写匾额“香林寺”。
1930年代初,戴笠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挑选20名学员,在香林寺办一个特训班。这可能是军统前身举办的最早的特务训练班,参加暗杀汪精卫的行动组长——老牌军统特务陈恭澍就是香林寺特训班毕业的。
1937年12月,日寇侵占南京,溃败的国军官兵剃光了头躲进寺庙,想假扮和尚躲过劫难。谁知还是被日本兵发现了。残暴的日寇开始惨绝人寰的屠庙行动,不仅将他们全部杀害,还把庙里所有的出家人,也一同杀死,断了香林寺的香火。香林寺僧人收留溃败的士兵的行动堪称义举。
1945年,在寺庙的基础上建成了香林寺小学,第一任校长顾敦厚,昔日坐东朝西的大殿成了音乐教室和小礼堂。解放后,香林寺的的另一侧多进四合院成了南京军事学院印刷厂。原址后来先后被用作工厂、学校、房管局和医院。
1950年代香林寺大殿的两侧有南北厢房,他学校的教室大都沿用是以前寺庙的老房子,学校的操场在大殿的后面,有四棵建寺时栽下银杏树,高大挺拔,需要三人合抱,现在只剩下三棵了。
1980年,这三棵银杏树被定为南京市第一批古树名木。在文革前,张老师曾经接待过一位前来香林寺投宿的东北云游僧,云游僧听说过香林寺昔日的繁华,并不知道寺庙已经废弃了。八十年代初,南京大学的吴新雷教授和南京博物院的王少华研究员察勘了香林寺遗址,访问了还俗的张姓末代和尚,查看了原来寺庙的藏经楼(现为宇花小学)。据末代和尚讲:从前南京城内著名的寺院是三个,合称“香、古、毗”,香林寺第一,古林寺第二,毗卢寺第三。香林寺藏经楼原来有大量的佛教典籍,还有“庙谱”记载历年大事。可惜在文革中被查抄,均不知去向。
如今位于佛心桥36号的南京市宇花小学,就建在当年的香林寺的多进四合院之上。宇花小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子弟小学,创办于1952年8月。当时校址在本市鼓楼区的石钟路,校名为石钟路小学。1964年夏,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全军子弟小学交由地方管理,宇花小学从孝卫街左所村迁移至此,原来军事学院印刷厂改为校舍,即现在南京市宇花小学。1968年底,与宇花小学一墙之隔的南京市香林寺小学停办,并入宇花小学。1979年底,又接收了太平门小学5个班的学生及教职工8人。太平门小学撤销,校址让给三十四中,如今是玄武外国语学校。
现存建筑
大殿坐东向西,属于硬山顶的建筑,四角上翘。大殿外观保存基本完好,门前挂着“南京金陵沧波门医院”的牌子,外墙仍然保留着传统建筑的红色,里面则被医院改造成两层,分隔成一间间的办公室。大殿原来柱础上的龙凤、花卉等吉祥纹饰浮雕图案仍很清晰。外墙的上半部还保存着花格窗,里面露出新装修后的塑钢拉窗。
曹氏家庙
上一篇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下一篇硫化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