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内容简介
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创作背景
人物形象
《子夜》还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人物的生活细节,并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之中。这些细节描写的特点既是实在的,又是具有象征性的。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的老朽,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又如雷参谋赠送林佩瑶《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事实,然而也是象征着他们秘恋和结局。
吴荪甫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有他进步的一面也他反动的一面。
就其进步方面讲:
首先表现在他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控制,敢于同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相对垒。他在唐云山的支持下,联合太平洋公司经理孙吉人和大兴煤矿公司经理王和甫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经营银行信托业务,决心与赵伯韬抗衡。在与赵伯韬的斗争中,他发起过进攻,迎接过挑战,遭受过挫折,进行过挣扎,最后倾家荡产,背水一战。吴荪甫的这些行动,说明了他同帝国主义、金融买办资产阶级是具有直接矛盾的,对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的野心是有反抗精神的,他不仅“仇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同时吴荪甫与反动政府之间的统治也是有矛盾的,他说:“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这就透露他对当时的连年军阀混战、政府黑暗的不满情绪。
吴荪甫是要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他不仅在农村兴办了企业,还在上海开办了裕华丝厂,成立益中信托公司,随着资本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扩大,除了丝织工业外,他还有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鞋等。他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理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从当时的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吴荪甫与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希望自己能建立起一个美妙的资产阶级王国。他是一个游历过欧美,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知识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家乡双桥镇农村开设了电厂、米厂、油坊、钱庄、当铺,这种举动,在客观上来说,是对当时农村封建主义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吴荪甫性格的反动性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他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上。吴荪甫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又有残酷地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运动的一面。他在企业经营上所受到的损失,在公债投机中所遭的失败,都要从工人农民身上寻求补偿。当他拼命延长工时、压缩工人、削减工资,引起工人为争取自己的生存、生活的权利而进行罢工时,他的“脸色突然变了”,“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于是,他大骂工人,凶恶地声言要给“那些穷得只剩下一张要吃饱的嘴”的工人们一点颜色看。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不仅收买“忠实而能干的部下”和蒋汪两派的黄色工会,在工人中安插工贼,拉拢、分化工人队伍,而且还勾结反动势力,动用大批军警特务,进行血腥的镇压,甚至他还亲自出马,坐镇指挥。当他乘坐的汽车被愤怒的群众包围时,他“铁青着脸”,竟然置周围女工的生命于不顾,凶相毕露地命令司机:“开车,开足了马力冲!”等等行为都揭示了吴荪甫作为三十年代的民族工业资本家敌视工农革命的反动本性。
赵伯韬
赵伯韬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济。他仗势后台强硬,表现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势。富有胆略和财力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谈笑都就可以打垮的对手。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跟吴荪甫过不去,常常施展小计,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后将其打败。他在金融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生活上也极端荒淫腐朽。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能“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不论是聪明无知、年仅十七的冯眉卿,也不论是风骚能干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还是轻佻放荡的交际花徐曼丽,都是他的玩物,都是他空虚的精神生活的寄托。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险构成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屠维岳
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的态度。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是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作用。
作品赏析
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比如,书中讲到吴荪甫的生活,但是接着笔锋一转又讲到了双抛桥。《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情节结构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他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势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
《子夜》结构交错复杂,但不是一堆乱麻,而是条分缕析,纲目分明。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联系与矛盾,构成了许多具体事件,作者抓住其中牵连着众多人物的枢纽性事件,形成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以朱吟秋丝厂出盘、陈君宜绸厂出租、孙吉人船只被扣、周仲伟投靠“东洋大班”、吴荪甫倾家荡产为标志的彻底破产。
③由工人群众的悲惨生活、资本家的反动面目、走狗们的虚伪阴险、黄色工会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地下党领导人的路线分歧等画面共同组成的工人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④使得封建僵尸吴老太爷仓皇出逃、使反动地主曾沧海暴死街头,使吴荪甫的“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的农村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
⑤是表现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和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人物塑造
。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
吴荪甫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茅盾 一方面从政治上对个人物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深刻解剖,注意写出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毫不掩饰他在思想上的反动性,如骂共产党,搬兵镇压农民暴动等;但另一方面,茅盾对他的赞赏几乎不加掩饰,这个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即使倒台崩溃,也落得像个巨人,并因此而透出某些悲剧感。他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
吴荪甫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资产阶级形象中出现得最早、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时代的、阶级的和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他笔下的其他人们,如赵伯韬,静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厚重的时代气息和自身鲜明的个性,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
真实准则
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
史诗性质
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评。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更大的规模与气势,反映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面貌,因而更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以《子夜》为起点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创作模式,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后,由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渐渐地上升为主流,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作品评价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瞿秋白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之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吴宓
我有这么个感觉,他(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叶圣陶
《子夜》是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中,可以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筱田一士
作者简介
茅盾的作品语言优美,简练,长篇小说叙事方式从不拖泥带水,散文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