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是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内涵
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的增加。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国
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同社会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投入的劳动量愈大,国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形态上的国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在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当社会劳动资源已得到较充分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段时,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加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生产资料利用的节约。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增加。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大 。在这3个决定因素中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别用于积累和消费。
分配
意义
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额,是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成份结构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国民收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用于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反映人民的2013年以来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等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消费部分与资产阶级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之间的比例则从一个侧面反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
国民收入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例如,国民收入的增长额同积累额进行比较用以考察积累的经济效益等。由于国民收入扣除了物质消耗的因素,避免了社会总产品中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的重复计算造成的虚假现象,因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新增的物质财富。由于国民收入指标的经济意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国民收入的计算和分析。
应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因汇率的扭曲可能。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