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释义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信息导向、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基本概念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有制决定了社会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执政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市场缺陷
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表现:一哄而上(下)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 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手段
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分类:财政政策:发行国债,调整税收、财政支出等
货币政策:调节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
(3)作用:财政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
法律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
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
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
(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
(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
(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
(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