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女,汉族,1953年10月生,湖北红安人,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是中国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儿。
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履历
1969年——1972年,总参谋部第23测绘大队战士;
1972年——1975年,在武汉大学外语系学习;
1975年——1982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工作部干部;
1982年——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3年——199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干部、副处长、处长;
1990年——1992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秘书;
1992年——1992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处长;
1992年——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主任;
1996年——2002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党组成员;
2002年——2007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
2011年——2013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
2013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担任职务
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十届全国理事会会长,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轶事
民间外交
197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李小林跨进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大门,一干就是33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从翻译工作踏实地做起,如今已是全国友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的她仍然不辞辛苦,穿梭于五洲四海,为国交友,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架桥铺路。
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从非典到汶川大地震,都可以在美国国会、大学、智库及主流社会的许多场合,看到李小林带着人民友好代表团直接与美国各界沟通交流的身影。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李小林率领的对外友协代表团先于其他中国人访问华盛顿,出席在那里召开的一次会议,并频繁地拜访各界政要,带去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同情与问候。非典横行我国许多省市期间,世界各地一度引起恐慌,许多国家和地区拒绝中国人到访。李小林又第一个率团访美,出席全球健康卫生理事会年会,她据理力争,争取到了会议主办者的支持,在会议期间专设了中国非典情况报告会,她实事求是的演讲博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同情和理解,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极大支持。“5·12”汶川大地震时,李小林正在大洋洲访问,第一时间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立即致电全国友协陈昊苏会长,商讨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中央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在我驻外使领馆领导下,在完成繁重的公务活动的同时,她主动地向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政要和官员介绍汶川地震情况及中国政府开展救援的进展。5月20日,李小林出席了瓦努阿图华侨华人社团在维拉港为汶川地震举行的赈灾募捐活动。总统马塔斯凯莱夫妇、各国驻瓦使节及华侨华人200余人参加。李小林表示了衷心感谢,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战胜灾害的决心。现场气氛热烈,当晚共募集捐款340万瓦图。
在大洋洲出访归国没几天,2008年6月2日,李小林率领她倡议的第四批中国人民实话实说代表团访问美国,这是华盛顿接待的中国遭遇特大地震后的第一个高级别代表团。代表团内有两名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的高二女生和三名北京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访美的短短6天时间内,先后拜访了36位美国国会参众议员,还拜访了美国前总统卡特。通过频繁的对话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国会议员们的尊重,许多议员表示,中国人民在地震中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和力量令人钦佩。美国将继续为地震灾区提供可能的帮助。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震行动中可以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功,美国政府和人民支持北京奥运会。
李小林长期主管美加和南太、大洋洲地区的民间外交工作。这些年来,她在全球结交了许多国家领导人、政要,并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关系;她帮助许多企业排忧解难在华投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牵线搭桥;她不断扩大、丰富友好城市的活动内容;她在全球非政府组织机构(NGO)举行的反邪教、妇女、环保等各种会议上都争取话语权,为国家主体外交扩大了阵地;她努力为两岸和平统一服务,不管访问到哪里,只要遇到台湾同胞或台胞组织,她都会强调两岸中国人要团结一致,要统一。
会见日本访客
成长经历
爸爸的教育:小事装糊涂,大事严要求
李小林是李先念和林佳楣最小的女儿,也是“最不听话的孩子”,喜欢自由,不愿意被人管。好在爸爸对女孩子是宽容的,只对家里惟一的儿子要求严格。李小林说,这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观念。当年红四方面军走到甘肃省马步芳匪徒的地盘上,好多女战士被捕,李先念最痛苦的是他们不能保护这些女战士。他认为女孩子是需要被照顾的,男孩子则需要坚强,能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
在李小林的印象中,妈妈对自己管得很严,比如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不能在路上停留;到点吃饭,到点睡觉,不准随意串门等等,而爸爸则宽松得多。那时候,妈妈每个月一发工资就要给孩子们每人2元零花钱,他们可以去买零食和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爸爸当时是国家财政部部长,按说应该对金钱很了解,可是因为他从来不上街买东西,所以对人民币的面值总是弄不大清楚,有时候妈妈给孩子们钱的时候,爸爸趁妈妈不注意会抽出一张5元或者10元的钞票给他们,这“意外小财”会让大家欢天喜地,所以孩子们最喜欢妈妈发零花钱时爸爸在旁边了。有时候让妈妈发现了,爸爸就说钱都花花绿绿的,他没看清楚。
今天讲起这些,李小林依然很兴奋。她说,长大以后她才知道爸爸并不是真的弄不清楚,而是存心要多给他们零花钱。
爸爸虽然是军人出身,可从来不打孩子,这一点,妈妈到今天还在念叨。在李小林的记忆中,只有一次挨“打”的经历,爸爸还为此道了一辈子歉。
那是她八九岁的时候,有位医生到家里来给爸爸看病,妈妈说要留她吃饭。李小林一听就拉着人家不让走,爸爸以为她在胡搅蛮缠,没问情况,就很轻地在她头上拍了一巴掌,李小林立刻大叫大闹哭个没完。后来,爸爸了解到真实情况,知道打错了,以后每到小女儿过生日,只要他在家,就会把自己的两个煎鸡蛋都给她吃,说是为那次“错打”赔礼道歉,哪怕女儿已经30岁、40岁……这无数个煎鸡蛋,李小林一直吃到爸爸过世。
在李小林人生的所有重大事情上,爸爸都是支持她的,比如择业和择偶,但并非盲目溺爱。从小她就兴趣广泛,一会儿学画画,一会儿学跳舞。15岁住了一回院,就动了当护士的心思,两年后又喜欢上了外语,上了武汉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对女儿的选择,爸爸只说了一句话:“不管你干什么,能坚持就好,千万别学小猫钓鱼,最后什么事也干不成。”李小林大学毕业后进了对外友协,做与外语有关的工作,从此再没变过。知道她恋爱了,爸爸就叮嘱她:“你们可以好,但结婚登记之前绝不可以在外面乱来!”又说:“结婚以后你必须要负责任,结婚我支持,离婚我反对。”李小林当了妈妈以后,把儿子带到3岁就扔给了家人,自己天天在外面忙工作。对这事,爸爸也一直有意见,直到最后还在批评女儿:“生了孩子你又不好好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从不委曲求全
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李小林英文不是太好,她上的是研究生班,每个研究生都有一位辅导教师帮助选课。选课是有诀窍的,导师倾向于台湾,对大陆的学生不太友好,选课很不平衡,一个学期要么只有两门课,非常闲,要么就是四五门,很紧张。有一些中国学生遇到这样的事也就忍了,但李小林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到导师那里一通喊:“你这种选课方法不对,我怎么可能把功课学好?还有,出示三门课的听课证才能买半价月票,不到三门就是全票,你造成我多少困难!你这样是不负责任的!”经过一番斗争,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李小林做民间友好工作30年,敢讲真话的性格一直没变。“非典”期间,她带团去新西兰访问。那时候中国方面还没有公开国内的发病情况,到了那里,他们遭到了冷遇。国内有人认为对方一定是有政治阴谋的,要求他们立刻回国,李小林却坚持完成了访问任务。回来后,她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意识形态,新西兰对我们的冷淡是一种自我保护,是担心传染“非典”,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检讨我们的报道是不是有误。我们认为应该把“非典”的实际情况报道出去。“非典”风波过后,她再访新西兰,受到了新西兰朋友的热情接待。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非常喜欢李小林,说起个中原因,她认为:“就是因为我敢说‘NO’!”
有一次,老布什到上海访问,李小林是中方接待的主要负责人。当时正是“9·11”之后,中方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时间表。一天中午,得知老布什擅自改动时间,要提前半小时出发,她立刻急了,告诉老布什的警卫:“你们不能走,必须按照中方的计划行事!”对方回答:“那不行,我们总统已经讲过了。”李小林说:“谁讲也没用!”尽管老布什夫妇已坐在汽车里,李小林仍坚持要他们等待3分钟,直到中方警卫完全到位后才允许发车。事后老布什非但没生气,反而开玩笑地说:“你比以色列的总理还要强硬。”李小林回答:“我是为你好才不让你走。以后再改时间请一定提前通知我,这不是在美国,不能说改就改。”从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坐飞机到海南岛,李小林直截了当地跟他讲自己不喜欢反恐以后美国搞的安全措施,在签证上设置 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中美双方的正常交往。李小林说:“也许他们不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至少我们能在民间呼吁,把我们的声音发出来了。”
丈夫的优点:很宽容、很理解、很支持
李小林说自己是个从不让生活有缺憾的人:“回顾我的人生,就认准一点,除非我不想做了,否则我绝不愿意给自己留有遗憾,我会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变不愉快为愉快。”她的人生的确少有遗憾:事业是自己喜欢和热衷的;儿子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丈夫刘亚洲是著名军旅作家,是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大学政委,上将军衔。
问起她结婚多少年了,李小林愣了一下,似乎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皱起眉来说:“我想想……好像是……”她笑起来,“我都忘记了,太多年了。结婚的时候我26岁,他27岁,现在我都52了。我算算。”她顺手拿起笔来在纸上加加减减,推翻了好几个结果后才肯定地点头说:“对,是1979年3月3日,虽然我们不过结婚纪念日,但我还是记着这个日子的。”
认识刘亚洲的时候她才18岁,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虽然她的父亲身居高位,可是找男朋友的标准却很低:“一是年龄要比我大,对我好;二是人聪明有事业心;三是不抽烟不喝酒。从外表看,刘亚洲绝对谈不上英俊,但他的才华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人也极富个性,对我很好。”
刘亚洲追女朋友,表现出的是一个“文学青年”的浪漫。他是在部队提干后被推荐上大学的,每个月有50元钱的津贴。武汉的夏天非常热,他会每天买冰棍送到李小林的宿舍。“我们宿舍好几个人,他不能只买给我一个人,所以一买就是一屋子人,每天下午4点钟准时送来。”这样的小事太多了,李小林很享受被一个才华出众的小伙子如此照顾。
当时,刘亚洲还没有发表什么作品,约会的时候他吐露了一个秘密:要写一部书,并在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她。一年后,长篇小说《陈胜》出版,他用稿酬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和书一起送给了李小林。可是,李小林给他的回信却是:“自行车不错,很好骑。可书不能读10页以上。出版一本书和出版一本好书是有极大区别的……”刘亚洲很失望,但也因此激发了斗志,两人的感情随即升级。
结婚以后,两个人的工作都非常忙。李小林说,她刚从埃及回来,没几天丈夫也要出差,等他回来的时候,自己又该到美国去了。问起他们的夫妻相处之道,李小林说,他们不像大多数夫妻那样夫唱妇随,而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人。“他喜欢写作,我喜欢旅游;他喜欢吃面,我喜欢吃米;他喜欢上山,我喜欢大海。很多东西不一样。”李小林从来不是那种有事情要找人商量的人,“定了还商量什么呀,我只需要告诉他我的决定就行。换句话说,我希望你来支持和理解我的观点,而不是我放弃自己的立场去支持你。也许是专制,但我认准的东西很难改,他不理解也得理解。”儿子说她自私,为别人付出很难,为自己可以付出一切,李小林对此不以为然:“中国女性太善于忍让。我跟我丈夫说,我让可以,但我不幸福,我不让就很幸福,你看我怎么选择?我丈夫就说,你觉得怎么幸福就怎么选择吧。”
听到这些话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谁让刘亚洲娶了这样的女人呢?但一说完她就自嘲地摇头:“我要是个男人一定不喜欢我这种女人。他也是成功男人,当然喜欢一个听他话崇拜他的人,我并不适合他,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已经娶了我了,就只好认了。”说完哈哈大笑。
这个自信的女人,这个不记得自己哪一年结婚的女人,实际上无时不在享受着她的爱情,享受着丈夫的宠爱。“我丈夫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宽容、很理解、很支持。我提出的所有要求,所有的——”她加重语气强调着这三个字,“他永远都说行,甚至有很多非常无理的要求他都接受了。大概他知道反对也没用。”
李小林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追求,20岁至30岁追求知识;30岁至40岁追求价值;40岁至50岁追求业绩;50岁至60 岁追求健康;60岁之后追求稳定。她说,自己对家庭所欠太多,“也许到晚年我们才能坐下来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和天伦之乐吧!”
婚姻家庭
李小林与刘亚洲于1979年3月3日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人物评价
李小林的积极工作赢得广泛的支持和好评,海外华文报纸称她为“中国民间外交女杰”。